樵声当岭上,僧语在云中。
- 拼音版原文全文
秋 夜 山 中 述 事 唐 /薛 能 初 宵 门 未 掩 ,独 坐 对 霜 空 。极 目 故 乡 月 ,满 溪 寒 草 风 。樵 声 当 岭 上 ,僧 语 在 云 中 。正 恨 归 期 晚 ,萧 萧 闻 塞 鸿 。
- 诗文中出现的词语含义
-
初宵(chū xiāo)的意思:指新婚夫妇的第一个夜晚。
独坐(dú zuò)的意思:独自坐着,不与他人交往。
故乡(gù xiāng)的意思:指自己出生长大的地方或者与自己有深厚情感的地方。
归期(guī qī)的意思:指返回的时间或期限。
寒草(hán cǎo)的意思:形容人或事物冷落、无人问津。
极目(jí mù)的意思:极目指的是向远处极目远望,形容目光远大、眼界宽广。
塞鸿(sāi hóng)的意思:形容人口众多,人山人海,人头攒动。
霜空(shuāng kōng)的意思:指天空中出现霜的现象,也用来比喻事物的变化或转折。
萧萧(xiāo xiāo)的意思:形容风声、树叶等发出的声音,也可形容草木凋零、寂静无声。
云中(yún zhōng)的意思:形容事物难以捉摸或虚无缥缈。
- 注释
- 初宵:深夜。
霜空:寒冷的夜空。
极目:远望。
故乡月:家乡的月亮。
寒草风:寒冷的草丛中的风。
樵声:砍柴人的声音。
僧语:僧人的诵经声。
归期:回家的日子。
塞鸿:边塞的大雁。
- 翻译
- 深夜时分门未关,独自坐着面对霜冷的夜空。
遥望故乡的明月,溪边的寒草在风中摇曳。
山岭上传来砍柴人的声音,寺庙里的僧人诵经声似乎在云端回荡。
正感叹回家的日子太迟,这时听到边塞的大雁哀鸣声。
-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一幅深秋山中夜景的图画,诗人独自坐在未关闭的门前,面对着清冷的霜空。眼望极处,是故乡那轮明月,而溪流两岸,则是被寒风吹拂的草木。远处传来了樵夫砍柴的声音,它在山岭间回荡;同时,也能听见云中飘渺的僧侣之语。这一切都映照出诗人对归期的迫切期待,但却只能听到边塞上传来的鸿鹄之声,凄凉而又孤寂。
诗中通过对夜色、月亮、草风等自然景象的细腻描写,表达了诗人深秋山中的孤独与思乡之情。同时,樵夫的声音和僧侣的低语,又增添了一种超脱世俗、与大自然融为一体的情趣。而萧萧的边塞鸿鹄声,更是加重了诗人归乡心切却不得的哀愁。整首诗通过静谧而深远的意境,展现了诗人独特的艺术魅力和情感世界。
- 作者介绍
- 猜你喜欢
- 诗词赏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