短石拂荒阡,诵君孝行全。
- 拼音版原文全文
过 董 叔 达 故 居 宋 /王 休 短 石 拂 荒 阡 ,诵 君 孝 行 全 。甘 泉 潜 易 地 ,至 德 上 通 天 。明 诏 再 三 下 ,承 欢 八 十 年 。草 堂 遗 址 在 ,溪 水 绕 涓 涓 。
- 诗文中出现的词语含义
-
草堂(cǎo táng)的意思:指简陋的茅草房,比喻清贫的居所。
承欢(chéng huān)的意思:承担着欢乐、喜悦的责任或使命。
甘泉(gān quán)的意思:指清净甘美的泉水,比喻清净美好的生活环境或人心境。
涓涓(juān juān)的意思:形容水流细小、连续。
明诏(míng zhào)的意思:指皇帝的诏书明确而明确地宣布了政策或决定。
上通(shàng tōng)的意思:指通达上下,沟通联系。
十年(shí nián)的意思:指时间长久,表示时间的长短。
溪水(xī shuǐ)的意思:指小溪流水,比喻事物的起初或基础。
孝行(xiào xíng)的意思:指尽孝的行为,表达对父母的孝顺和尊敬。
行全(xíng quán)的意思:指一个人的行为做到了完全,没有任何疏漏或遗漏。
遗址(yí zhǐ)的意思:指古代建筑或文化遗产的遗存地点。
易地(yì dì)的意思:指位置、环境等发生变化,人或事物发生转移或调换。
再三(zài sān)的意思:多次、反复
至德(zhì dé)的意思:指极高尚的品德和道德修养。
- 注释
- 短石:指简陋的石头,可能象征生活简朴。
荒阡:荒芜的小路,形容环境偏僻。
诵:赞美,颂扬。
孝行:孝顺的行为。
甘泉:比喻美好的事物或恩惠。
潜易地:暗中迁移,形容不为人知的付出。
至德:极高的道德品质。
通天:直达天意,形容极高境界。
明诏:公开明确的命令或赞扬。
再三:多次。
承欢:侍奉父母使他们快乐。
八十年:很长的时间,表示长寿。
草堂遗址:指诗人所提及的住所遗迹。
溪水:自然景象,常用来象征平静的生活。
涓涓:形容溪水细流不断。
- 翻译
- 短石清理荒野的小径,赞颂你的孝行完美无缺。
甘甜的泉水悄然迁移,高尚的品德直通云天。
圣明的诏令多次下达,你侍奉双亲快乐度过了八十年。
草堂的遗迹尚在,小溪流水潺潺环绕其中。
-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一位士人访问古代贤达董叔达的旧居,通过对自然环境和历史氛围的刻画,表达了对过去圣贤之德的怀念和景仰。
“短石拂荒阡,诵君孝行全。”这里的“短石”可能是指路边或庭院中的碎石,而“荒阡”则是荒废的田野。诗人通过这两者的结合,表现了访问旧居时所见到的荒凉景象,同时“诵君孝行全”则是在赞颂董叔达的孝道,这里“诵”字用得很好,既有吟咏之意,也含有追忆和传颂之情。
“甘泉潜易地,至德上通天。”此句中“甘泉”可能是指一眼清甜的泉水,而“潜易地”则是说这泉水润物无声,深藏于地下。至于“至德”,在古代通常指的是圣人之德,即达到最高境界的道德,这里的“上通天”则是在强调这种德行能够与天相通,可见诗人对董叔达品德的推崇。
“明诏再三下,承欢八十年。”这里的“明诏”可能是指皇帝颁布的命令或表彰,而“再三下”则是在强调这位贤达所受的嘉奖不仅一次。至于“承欢”,在古代多有“承欢颜色”之说,意为获得君主的喜悦。此处“八十年”可能是指董叔达长寿或者其德行影响了八十年的岁月。
最后两句,“草堂遗址在,溪水绕涓涓。”这是在描写访问旧居时所见到的景象。诗人通过对“草堂遗址”的描述和“溪水”环绕的环境,营造出一种静谧、宁静而又不无哀伤之感。
总体来看,这首诗既表现了诗人对古代贤达崇高德行的景仰,也描摹出了访问旧居时所感受到的历史沧桑。通过对自然环境和历史氛围的刻画,诗人传递出一种超越时代的文化情怀。
- 作者介绍
- 猜你喜欢
登戏马台
逍逍步山坡,野花发幽香。
累累多荒坟,行矣心独伤。
偶逢道中人,语我西楚王。
戏马留遗踪,遥遥指前冈。
揽衣尽馀情,徘徊白云乡。
群山招欲来,百感易中肠。
如何豺虎心,一视空群羊。
智术日相高,成败休论量。
谁能揭日月,徒尔假隙光。
我悲千载人,落落空荒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