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诗句网 2025年04月19日(农历三月廿二日) 乙巳蛇年 星期六
当前位置:小诗句网 > 诗词大全 > 《舟中和宗宪长五首·其三》
《舟中和宗宪长五首·其三》全文
明 / 黄衷   形式: 七言绝句  押[庚]韵

最忆南山翠屏,秋来晴霭分明

前数点疑相似,却唤回桡傍岸行。

(0)
诗文中出现的词语含义

翠屏(cuì píng)的意思:形容山色、树木等呈现出翠绿色,景色美丽。

分明(fēn míng)的意思:明显、清楚

回桡(huí ráo)的意思:回桡是指船只或车辆原路返回,比喻改变主意,返航或返程。

南山(nán shān)的意思:指的是南方的山,也可泛指高山。

前数(qián shù)的意思:指在一定范围内的前几个数目或前几个时间段。

晴霭(qíng ǎi)的意思:形容天空晴朗,云彩淡薄。

数点(shǔ diǎn)的意思:计算、数数

相似(xiāng sì)的意思:相似指两个或多个事物在某些方面具有相同或相近的特征或性质。

眼前(yǎn qián)的意思:指眼前所见的事物或情况。

疑相(yí xiāng)的意思:怀疑对方的真实意图或动机。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诗人乘舟于水上的所见所感,以细腻的笔触展现了自然之美与内心情感的交融。

首句“最忆南山一翠屏”,诗人以“翠屏”比喻南山,生动形象地描绘出山色青翠欲滴,仿佛一块巨大的翡翠屏风,给人以视觉上的享受和心灵上的触动。这句诗通过比喻手法,将静态的山景赋予了动态的美感,让人仿佛能感受到山色的鲜活与生机。

次句“秋来晴霭转分明”,点明了时节与天气的变化。秋天的晴空之下,云雾散去,景色变得格外清晰。这里不仅描绘了自然景象的变换,也暗示了诗人内心的宁静与澄明。晴霭的消失,象征着外界环境的纯净与和谐,同时也映射出诗人内心世界的清明与超脱。

后两句“眼前数点疑相似,却唤回桡傍岸行”,进一步深化了诗人对自然之美的感悟。在舟行的过程中,诗人注意到远处水面漂浮的几点物象,它们似乎与记忆中的某样事物相似,引发了诗人的好奇与思考。这种相似性不仅激发了诗人的好奇心,也引发了他对过往经历的回忆与联想。最终,诗人选择“唤回桡傍岸行”,即暂时停下船桨,靠近岸边,仔细观察这些相似的物象。这一行为体现了诗人对自然之美的深入探索与欣赏,以及对生活细节的敏锐感知。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对自然景观的细腻描绘和诗人情感的微妙表达,展现了诗人对生活的热爱与对自然之美的深刻感悟。诗中运用了比喻、象征等修辞手法,使得自然景象与诗人情感相互交织,营造出一种静谧而深远的艺术氛围。

作者介绍
黄衷

黄衷
朝代:明

明广东南海人,字子和。弘治九年进士。授南京户部主事,监江北诸仓,清查积年侵羡,得粟十余万石。历户部员外郎、湖州知府、晋广西参政,督粮严法绳奸,境内肃然。后抚云南,镇湖广皆有政绩。官至兵部右侍郎。致仕卒,年八十。有《海语》、《矩洲集》等。
猜你喜欢

宿定公港二首·其一

四月江南烟树浓,吴山楚水寄行踪。

南风吹起鲥鱼美,到处山林啼郭公。

(0)

闺怨一百二十首·其一○○

薄命真成枉嫁郎,嫁来三载守空房。

鸣鸠语燕皆求匹,秋菊春兰各自芳。

(0)

闺怨一百二十首·其十四

恼杀春山怨子规,风前雨里几凄凄。

如何只绕深闺树,不向游人醉处啼。

(0)

幽居杂咏七十四首,自洪武十一年平原还家作也·其五十三

一自衰翁惹世哗,川原锦树敛红霞。

关门不倩烟霞锁,却向春风怨物华。

(0)

幽居杂咏七十四首,自洪武十一年平原还家作也·其四十八

雨浥琪花落满床,寂无人到读书房。

闲中不觉青春过,静里方知白日长。

(0)

幽居杂咏七十四首,自洪武十一年平原还家作也·其七

浅水渔船学抢风,竹竿斜着抗孤篷。

青蒲叶底寒波起,吹入芦花汊港中。

(0)
诗词分类
抒情 赠答 写雪 西湖 写水 生活 愤慨 忧国忧民 思亲 伤感 感慨 军旅 离别 乐府 壮志难酬 归隐 和诗 伤逝
诗人
马一浮 张瑞玑 溥心畬 周钟岳 张元济 许世英 吴宗慈 李烈钧 马占山 陈叔通 熊式辉 胡适 唐生智 曾琦 罗家伦 朱德 叶圣陶 程天放
诗词赏析
名句欣赏

Copyright © 2025 小诗句网

本站提供古诗原文及赏析、诗人简介及诗词名句大全。

网站备案/许可证号:鲁ICP备2023034539号-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