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一幅宁静而深邃的画面,通过“无思轩”这一独特空间,展现了诗人对自然与禅意的深刻感悟。
首句“妙妙无心岂有思”,以“妙妙”形容无思轩的奇妙与超然,暗示这里并非凡俗之所,而是心灵得以净化、远离尘嚣的所在。接着,“无心”二字点明了此地的静谧与空灵,强调了内心的纯净与自由,没有世俗杂念的侵扰。“岂有思”则进一步强化了这种超脱,表明在这样的环境中,思绪自然消散,心灵得到了真正的解放。
次句“一轩幽瞰碧涟漪”,将视线转向窗外,描绘了一片碧绿的水面,波光粼粼,充满生机与活力。这里的“幽瞰”不仅指视线的深入,更蕴含了一种内心的探索与发现,仿佛在静静观察自然界的微妙变化中,也触及到了内心深处的某种共鸣。碧绿的涟漪,象征着生命的流动与和谐,与前句的“无思”形成对比,展现了自然之美与心灵之静的完美融合。
后两句“篆香销尽月华午,知是高僧定起时”,将时间与情境进一步深化。篆香的燃烧象征着时间的流逝和冥想的过程,当篆香燃尽,月华正午,这不仅是自然时间的转换,也是心灵状态的转变。此时,诗人似乎感知到一位高僧从冥想中醒来,这既是对外界的一种感知,也是对内心深处自我觉醒的隐喻。通过这一细节,诗人表达了对禅宗智慧的向往与追求,以及对内心平静与外界和谐统一的渴望。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对“无思轩”的细腻描绘,展现了诗人对自然美景的欣赏与对内心世界的深刻洞察,以及对禅宗精神的向往与实践。通过巧妙的意象组合与情感表达,营造出一种超脱世俗、追求内心平和与自然和谐的意境,体现了宋代文人对于生活美学的独特理解和追求。
- 作者介绍
- 猜你喜欢
临江仙引
试酌凤酒,金幡转、又东风。温温煮枣房栊。
看软糕切玉,更芳茗舒茸。
昭阳太极辇路,柳条依约翠烟中。
三九玉梅寒信过,貂裘紫领和融。
第一番花讯,有木笔新红。
花前捉尘会客,角巾潇洒林宗。
高阳台
集号联珠,词名漱玉,红房对擘吟笺。
低鬒吹笙,分明并蒂双莲。
花间打叠相思谱,怕双声、绛树偷传。
是灵均、一脉湘愁,付与婵娟。
彩鸾已伴文箫住,剩小乔未嫁,幽独谁怜。
夫婿相如,琴心消渴年年。
销魂弟一霓裳序,检题名、彼此嫣然。
胜当时、刘阮匆匆,赘与神仙。
归朝欢.岁暮不得归,顿动羁思,因念远方征戍之士,及为寇虏所徵迫者
急景凋年风惨冽。远望千峰飞鸟绝。
博山添炷水沈烟,重帏深掩流苏结。悲来无暂歇。
闭门久断行车辙。数归期、不知朝暮,揽镜已华发。
地暖春光漏泄。因忆团圞儿女节。
故园有信放梅花,天涯是处愁冰雪。四邻疲战伐。
北韩烽火连南越。想依稀、石壕村畔,更作无家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