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嫌灭烛秽,来照读书清。
《诘旦思之世岂有不押之韵辄和北山十首·其八萤》全文
- 注释
- 忽忽:形容短暂或频繁。
荧荧:形容微弱的光亮。
嫌:嫌弃。
灭烛:吹熄蜡烛。
秽:污浊。
读书清:读书时的清净氛围。
罗扇:扇子。
屏:屏风。
铁檠:铁制的灯架。
蚌珠:比喻珍珠。
尔身:你的身体。
- 翻译
- 忽然聚集又分散,忽明忽暗闪闪烁烁。
离去时嫌弃蜡烛烟熏火燎,到来照亮读书的清静氛围。
无需烦琐地摇动扇子,不妨使用铁架灯来照明。
珍珠虽如月亮般大,却比不上你的身体轻盈。
-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一种宁静致远的生活情景,通过对光影变化和个人阅读的描述,展现了诗人内心的平和与高洁。
“忽忽聚还散,荧荧暗复明”表达了自然界光线变化的柔和之美,这种变化既是时间流逝的象征,也反映出一种顺其自然的人生态度。接下来的“去嫌灭烛秽,来照读书清”则具体到个人生活中,不再需要烦恼于灯火的不洁净,只需借助天然光线便可安心阅读,这既体现了诗人对知识的渴望,也反映出一种简约而纯净的生活追求。
“不必烦罗扇,何妨屏铁檠”进一步表达了诗人对于外界喧嚣的超然态度,即使在炎热之中也不需要使用风扇来驱散暑气,更不会因为外界干扰而屏蔽心灵。最后,“蚌珠大如月,不及尔身轻”则用宝珠与月亮的比喻,强调了诗人自身修养的高洁和轻松自如,这种状态远胜过任何物质的珍贵。
整体来看,这首诗通过对日常生活细节的描写,以及对自然界光影变化的观察,传达了一种超脱世俗、追求精神境界的思想。
- 作者介绍
-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