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昨山中居,尝爱林下寺。
每俟风雨休,杖藤辄孤至。
坠萼点阶稀,高藤仰空遂。
壁埽唐相题,宇拱金人臂。
山鸟罢啼时,风篁识声自。
道人(dào ren)的意思:道人指的是修行道德修养的人,也可以指道德高尚的人。
风雨(fēng yǔ)的意思:风雨是一个形容词词组,用来形容困难、艰险的境遇或艰苦的环境。
风篁(fēng huáng)的意思:指人的品质高尚,道德品行纯正。
寒翠(hán cuì)的意思:指寒冷的时候,仍然保持着翠绿色,形容植物的生命力顽强。
忽忘(hū wàng)的意思:忽视或忘记某件事情或某个人。
郊外(jiāo wài)的意思:指城市周围的乡村地区,离城市较近的地方。
金人(jīn rén)的意思:指富有财富、地位高且备受尊敬的人物。
凉荫(liáng yīn)的意思:指在炎热的天气里,找到阴凉的地方,以获得舒适和安慰。
良朋(liáng péng)的意思:指良好的朋友或亲密的伙伴。
林下(lín xià)的意思:指在树林中、森林里,多用来形容隐居、避世的境地。
启关(qǐ guān)的意思:打开关口,解决难题,突破困境。
三四(sān sì)的意思:指数量大致在三、四之间,不是确切的数字。
身世(shēn shì)的意思:指一个人的出身和背景。
闻见(wén jiàn)的意思:指听到或知道消息、传闻。
奄忽(yǎn hū)的意思:指突然、猛烈地发生或进行,形容事情发展迅速,时间短暂。
这首诗描绘了诗人对惠照寺的深情探访与感悟。诗中以细腻的笔触,展现了山中居所的静谧与自然之美,以及与友人相聚的欢愉。诗人通过“杖藤”、“良朋”、“道人”等意象,构建了一个超脱尘世、心灵得以栖息的空间。
首句“我昨山中居,尝爱林下寺”,开篇即点明了诗人对山中寺庙的喜爱之情,为后续描写奠定了情感基调。接着,“每俟风雨休,杖藤辄孤至”,生动描绘了诗人不畏风雨,独自前往寺庙的坚定与执着,体现了他对自然与精神家园的向往。
“矧玆清郊外,良朋逾三四”,进一步渲染了与友人相聚的场景,表达了友情的珍贵与生活的乐趣。在“道人晨启关,凉荫散幽地”的描述中,诗人通过“道人”这一角色,展现了寺庙的宁静与神秘,同时也暗示了内心的平静与超脱。
“坠萼点阶稀,高藤仰空遂”两句,以自然景象的细微变化,象征着时间的流逝与生命的循环,同时也反映了诗人对自然之美的深刻感悟。接下来,“壁埽唐相题,宇拱金人臂”则通过历史遗迹的描述,引出了对过往与传统的思考,体现了诗人深厚的文化底蕴和对历史的尊重。
“山鸟罢啼时,风篁识声自”两句,以山鸟与风竹的声音,营造出一种和谐共生的自然氛围,进一步深化了人与自然和谐共处的主题。最后,“畴谓闻见閒,奄忽忘深智”表达了诗人对日常琐事的超越,以及对内心智慧的追求,体现了其超然物外的精神境界。
整首诗通过丰富的意象和细腻的情感表达,展现了诗人对自然、友情、历史与智慧的深刻感悟,以及对内心世界和平静生活的向往。
吴人浪游越,越山旧名吴。
吴山窈窕如画图,芙蓉乱扑城之阇。
云英不远紫微省,杏花偏近黄公垆。
解衣贳酒独感慨,还上高台听鹧鸪。
鹧鸪不为啼春雨,似诉吴越兴亡语。
般乐夫差首己濡,忧勤勾践胆能茹。
偶尔凭陵一跳梁,毕竟山丘共首鼠。
草上同飞望帝魂,宫中曾献捧心女。
吴山越水春融融,吴王越霸归东风。
白驹度隙促短景,朱花散綵成飘蓬。
乍来一笑已陈迹,兹山千古青无穷。
即今箫鼓锦城乐,但识屏翰皇图雄。
吁嗟黄金不买绿酒醉,何乃愦愦人世亶不聪。
公瑾雅好客,醇醪具芳宴。
正及牛女辰,嘉会拟霄汉。
风流推谢安,才情见徐干。
共有青山情,颇悦白衣宦。
雕俎一何繁,羽爵行无算。
绿藻锦鳞游,朱栏柳丝乱。
虽未列歌钟,清音起松畔。
仰见纤月来,同彼双星灿。
怅别经一年,留欢无两旦。
人生聚会难,感之发长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