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诗句网 2025年04月25日(农历三月廿八日) 乙巳蛇年 星期五
当前位置:小诗句网 > 诗词大全 > 《夏日山居》
《夏日山居》全文
明 / 释古电   形式: 五言律诗  押[冬]韵

清凉谁不惜林下独携筇。

峡径无惊犬,深潭卧龙

岭头寂寂,桥畔水淙淙

閒倚石台上,微风吹古松。

(0)
诗文中出现的词语含义

不惜(bù xī)的意思:不计较付出,毫不吝惜

淙淙(cóng cóng)的意思:形容水流声或声音清脆悦耳。

寂寂(jì jì)的意思:寂寞、冷清

林下(lín xià)的意思:指在树林中、森林里,多用来形容隐居、避世的境地。

岭头(lǐng tóu)的意思:指山峰的顶部或山脉的起点。

深潭(shēn tán)的意思:比喻深不可测的事物或困境。

石台(shí tái)的意思:指坚固、稳定的基础或根基。

微风(wēi fēng)的意思:微弱的风,指轻柔的风。

卧龙(wò lóng)的意思:指隐藏在某个地方,暂时不表现出来的人才或潜力。

倚石(yǐ shí)的意思:倚靠在石头上,指依靠他人或物来支持自己。

鉴赏

此诗描绘了夏日山居的宁静与清凉之感。首句“清凉谁不惜”,以问句开篇,引出对山中清幽环境的喜爱之情。接着,“林下独携筇”一句,生动展现了诗人独自漫步于山林之中,手持竹杖的悠闲姿态。

“峡径无惊犬,深潭有卧龙”两句,通过对比手法,描绘了山间小径的宁静与深潭的神秘。犬不吠,暗示了环境的安详;而深潭中“卧龙”的想象,则增添了画面的生动与神秘色彩。

“岭头云寂寂,桥畔水淙淙”进一步渲染了山中的静谧氛围。岭上云雾缭绕,显得格外寂静;桥边流水潺潺,声声入耳。这两句通过视觉与听觉的结合,营造了一种既静美又充满生机的自然景象。

最后,“闲倚石台上,微风吹古松”将读者带入诗人的内心世界。诗人悠闲地倚靠在石台上,微风轻拂过古松,不仅带来了凉爽,也带来了心灵的宁静与平和。这一场景不仅展现了诗人的闲适生活状态,也表达了对自然之美的深深向往与赞美。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对夏日山居环境的细腻描绘,展现了诗人对自然美景的热爱与追求,以及在自然中找到的心灵慰藉。语言简洁流畅,意境深远,富有诗意,充分体现了明代山水诗的特点。

作者介绍

释古电
朝代:明

古电,字非影。新会人。俗姓李。幼随母出世,依天然老人,明桂王永历十五年(一六六一)登具,清圣祖康熙十年(一六七一)住归宗,复行募吴越。比还雷峰,属典库藏。居栖贤,独肩常住之务。老人入涅,未蒙记莂,乐说劝梓其《石窗草》行世。示寂栖贤,世寿五十五。清光绪《广州府志》卷一四一有传。
猜你喜欢

卖葛粉

市声朝暮过楼栏,喧得人来不耐烦。

寂寞山前闻叫卖,如何不作此心观。

(0)

过九里湾二首·其二

吟风吟雨又吟晴,春满诗囊不负春。

一韵到家三十首,人间有底等闲人。

(0)

岁寒杂咏·其四

森森多愿长琅玕,相伴山翁老岁寒。

雨后箨龙添几许,儿童欢喜报来看。

(0)

比得牡丹谓常品耳开花乃醉西施甚奇

姑射山人玉雪肌,是谁污作醉西施。

草间天艳无人识,不到花开总不知。

(0)

众乐亭二首·其一

谁把江湖付此翁,江湖更在广城中。

葺成世界三千景,占得鹏天九万风。

宴豆四时諠画鼓,游人两岸跨长虹。

他年若数东南胜,须作蓬邱第一宫。

(0)

避暑椒山呈潘师清

凉风生层峦,炎日遮叠嶂。

我来兹地游,心焉乐清旷。

为吏即华颠,愧临士民上。

老丑畏近人,筋骸非少壮。

知止远卑辱,奚敢谓高尚。

龊龊方自持,良心未容放。

促柱有繁音,庞聒无清唱。

却暑御絺绤,自修终弭谤。

居闲无适莫,且免萦重恙。

俯仰心不惭,无言亦疏畅。

(0)
诗词分类
田园 山水 思乡 夏天 爱情 元宵节 母亲 战争 劳动 励志 清明节 老师 冬天 边塞 孤独
诗人
王赞 韩熙载 田为 苏易简 毌丘俭 朱高炽 李宗谔 宋璟 刘采春 孙皓 徐绍桢 黄大临 龚用卿 丘丹 吕坤 朱翊钧 蔡寿祺 常衮
诗词赏析
名句欣赏

Copyright © 2025 小诗句网

本站提供古诗原文及赏析、诗人简介及诗词名句大全。

网站备案/许可证号:鲁ICP备2023034539号-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