食尽门前树,先生空忍饥。
祗应到死日,始是不贫时。
这首诗描绘了一位名叫田单先生的学者的贫困生活。首句“食尽门前树”形象地写出田单先生生活的艰难,连门前的树木都成了他的食物来源。接着,“先生空忍饥”表达了他对贫困的无奈和坚韧,尽管忍饥挨饿,却保持着读书人的尊严。
诗人感慨田单先生的境遇,认为他只有到生命的终点,才能真正摆脱贫困,这体现出对贫穷与知识价值的深层思考。“古性原无怨”赞扬了田单先生的高尚品格,即使生活困苦,他的心性并未因此而抱怨。然而,他却能以诗歌抒发内心情感,显示出他的高雅情趣。
最后两句“即今三日雪,坚卧又谁知?”描绘了当下恶劣的天气,田单先生独自在家,连亲朋好友都不知道他的困境,更无人关心。这既是对田单先生境遇的同情,也是对他坚韧性格的再次肯定。
整体来看,这首诗通过细致入微的描绘和深沉的感慨,展现了田单先生的贫困生活以及他高尚的人格魅力,具有浓厚的人文关怀。
谓人无念谁则然,亦于念中观其与。
诗禅两忘我未能,梵室矧可蠲烦暑。
时因移石动云根,笑伊面壁安心所。
披襟爱此向虚明,拂拂凉飔发幽楚。
不必根尘参色身,还将形迹泯吾汝。
来青轩里晤青崖,试问将来青几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