洞底天无隔,多应禹凿开。
- 诗文中出现的词语含义
-
尘埃(chén āi)的意思:指非常微小的尘土或灰尘,也用来比喻微不足道的事物或人。
多应(duō yìng)的意思:多次应对,多方面应用。
多少(duō shǎo)的意思:表示数量或程度的不确定,有时也表示询问。
后人(hòu rén)的意思:指后代的人。
屈曲(qū qū)的意思:指弯曲、弯折的意思。
石汗(shí hàn)的意思:指在极度恐惧、紧张或惊慌失措时,人体流汗如石头般冷。
无端(wú duān)的意思:没有理由、没有根据、毫无道理
洗尘(xǐ chén)的意思:洗去尘埃,净化身心。
岩崖(yán yá)的意思:指险峻的山崖或悬崖。比喻处境险恶或困难重重。
杖履(zhàng lǚ)的意思:指老人的拐杖和鞋子,代指年老体弱。
-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作者与友人一同游览三天洞的奇景,表达了对自然之美的赞叹以及对历史遗迹的感慨。首句“洞底天无隔,多应禹凿开”以夸张的手法,描绘了洞穴深邃,仿佛与天相连,暗示着这洞穴可能是古代大禹所开凿,充满了神秘与历史的厚重感。接着,“海声通屈曲,石汗洗尘埃”两句,运用拟人化的手法,将洞内声音比作海浪,生动地展现了洞穴内的声响与景象,同时“石汗洗尘埃”则形象地描绘了洞壁上水珠的形态,仿佛是大自然的清洁工,洗净了尘埃,赋予了洞穴一种清新的气息。
“欲探岩崖去,空令杖履回”表达了作者与友人想要深入探索洞穴的愿望,但最终却因某种原因未能如愿,留下了一丝遗憾。最后一句“无端僧占住,多少后人来”则反映了自然景观被人为占据的情况,既是对当时社会现象的讽刺,也引发了对后人如何对待自然与文化遗产的思考。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细腻的描绘和丰富的想象,展现了三天洞的壮丽景色,同时也蕴含了对历史、自然与人类活动之间关系的深刻思考。
- 作者介绍
- 猜你喜欢
陪诸公游文雅台憩法云寺二首·其二
向来卜幽期,此乐真隽永。
行寻野航渡,俯玩云水影。
追随两玉人,妙语时灌顶。
平生访古意,到此方一骋。
所欣俱秃翁,王事废朝请。
且同陶渊明,莲社对宗炳。
晴轩纳野色,秋思浩千顷。
忽惊梨枣村,身堕白鸥境。
飘零惬胜会,老大惜馀景。
况当风露辰,病鹤最先警。
留连净名室,坐阅篆香冷。
还寻野田归,草树斜复整。
有酒当再来,悠悠讵能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