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诗文中出现的词语含义
-
笔削(bǐ xuē)的意思:指用笔削去杂质,比喻去除不正之事或不好的东西。
不见(bú jiàn)的意思:不再见到,失去联系
定论(dìng lùn)的意思:确定事物的真实性或正确性。
茫茫(máng máng)的意思:形容无边无际,没有边界或方向,迷茫无助的状态。
史笔(shǐ bǐ)的意思:指历史记载的文字,也可用来形容文章或笔墨的能力。
天地(tiān dì)的意思:
◎ 天地 tiāndì
(1) [heaven and earth;universe;world]∶天和地。指自然界和社会
天地山川。——宋· 王安石《游褒禅山记》
天地之闻。——清· 黄宗羲《原君》
天地之大
震动天地。——明· 张溥《五人墓碑记》
(2) [scope of operation;field of activity]∶比喻人们活动的范围
(3) [nature;be tween Heaven and earth] 指天地之间,自然界
天地之精也。——《吕氏春秋·慎行论》
天地百法乎。——清· 洪亮吉《治平篇》又
天地调剂之法也。
天地不能生人。
天地之所以养人也。有鬼(yǒu guǐ)的意思:形容有问题或有难度的情况,也可以用来形容人的表情或状态异常。
元凯(yuán kǎi)的意思:指一个人的才华或能力出众,非凡卓越。
只有(zhǐ yǒu)的意思:表示仅仅、唯一、只有
鬼董狐(guǐ dǒng hú)的意思:形容人的行为怪异,做事不按常理出牌。
- 鉴赏
这首诗由清代诗人洪亮吉所作,名为《鬼董狐》。诗中以“鬼董狐”为题,借以探讨历史记录的公正性与真实性。诗中提到的“董狐”,是中国历史上著名的史官之一,以其敢于直言、公正记录历史著称。
诗的开篇即以“鬼董狐,事何略,天地茫茫总初觉”起笔,通过“鬼董狐”的形象引出对历史记录的思考。接下来,“元凯谁蟒而攫,元海谁鳞而跃”两句,运用比喻手法,将历史事件比作蟒蛇和鱼跃,暗示历史中的重大事件往往被某些力量所操控或影响,使得历史的真实面貌难以完全呈现。
“敦与温,重笔削”则表达了作者对于历史记录者应秉持的严谨态度和公正立场的推崇。接下来,“君不见,枋头既败史笔诬,定论只有鬼董狐”两句,通过对比历史上的枋头之战中史官的失职与董狐的公正记录,强调了在历史记录中保持客观、公正的重要性。最后,全诗以“定论只有鬼董狐”收尾,再次强调了董狐作为公正记录者的形象,表达了作者对于历史真实性的追求和对公正记录者的敬仰。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对历史记录的反思,探讨了历史的真实性与公正性问题,体现了作者对于历史记录者应具备的品质的深刻认识和高度评价。
- 作者介绍
- 猜你喜欢
琼惟水东林木幽茂予爱此三士所居虽无亭馆之胜而气象清远连日水涨隔绝悠然遐想各成一诗目为城东三咏·其一杜公司法
南极多老人,及见九代孙。
君生古崖州,气质清且温。
今年八十二,颇觉行步奔。
白发映红颊,疑是羲皇人。
城东有幽居,潇洒真隐沦。
渊明寓栗里,子美还羌村。
迁流到双泉,得与君子邻。
仁里圣所择,德齿古所尊。
佳节近重阳,黄花已纷纷。
家家社酒香,处处烹鸡豚。
今朝风日好,水落依旧痕。
一散腰脚顽,杖策时叩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