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诗文中出现的词语含义
-
八节(bā jié)的意思:指一年中的八个重要节日。
不孝(bù xiào)的意思:指儿女对父母不尽孝道,不尊敬、不孝顺的行为。
家亲(jiā qīn)的意思:指家族亲戚之间的关系密切,互相帮助、关心和支持。
家家(jiā jiā)的意思:指家家户户、每家每户。表示普遍、广泛。
节日(jié rì)的意思:指定的日子,人们庆祝或纪念的日子。
酒食(jiǔ shí)的意思:指酒和食物,泛指宴会、饭食。
鸣声(míng shēng)的意思:指声音高亢、响亮。
亲本(qīn běn)的意思:指父母,也指祖先。
食祭(sì jì)的意思:指以食物祭祀祖先或神灵。也用来比喻虚浮的仪式或形式主义的行为。
侍养(shì yǎng)的意思:侍养是指照顾、照料、护理。
四时(sì shí)的意思:四季,指一年四个季节的循环变化。
无名(wú míng)的意思:没有名字,无名无姓。
先灵(xiān líng)的意思:事先有所感悟,预见事物发展的趋势。
孝子(xiào zǐ)的意思:指对父母尽心尽力、孝敬有加的子女,也泛指尊敬和孝顺的后代。
巡门(xún mén)的意思:指巡视门户,引申为巡视工作或巡逻巡查。
四时八节(sì shí bā jié)的意思:指一年中的四季和八个节气,表示时间的周期性和节令的规律性。
-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唐代社会中对祖先祭祀的普遍现象,同时也反映了当时社会道德观念中的某些问题。诗中通过“祭四时八节日,家家总哭声”这一句,展现了人们在特定节日为祖先举行祭祀活动的场景,以及家庭成员之间的哀悼之情。接着,“侍养不孝子,酒食祭先灵”一句揭示了在这些仪式中,可能存在对孝道的忽视,即有些子女可能并未真正履行赡养父母的义务,却依然以酒食的形式祭祀祖先。
“将被外鬼哭,家亲本无名”则表达了对这种表面形式而缺乏实质意义的祭祀行为的批判,暗示了真正的亲情和孝道不应仅停留在形式上,而应体现在日常的关爱与陪伴之中。最后,“一郡巡门鬼,噇尽捖鸣声”一句,形象地描绘了鬼魂在各个家庭间游荡,似乎在寻找那些真正受到尊敬和纪念的灵魂,暗含了对社会道德风气的反思。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生动的描绘和深刻的反思,探讨了祭祀仪式与家庭伦理之间的关系,以及社会中道德观念的现实状况。
- 作者介绍
-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