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诗句网 2025年04月26日(农历三月廿九日) 乙巳蛇年 星期六
当前位置:小诗句网 > 诗词大全 > 《火箸》
《火箸》全文
宋 / 韦骧   形式: 五言律诗  押[先]韵

劲直不容偏,纤纤体并圆。

附炎曲致执热双全

炽炭随方减,寒灰应手然。

洪炉调适,持此以为权。

(0)
诗文中出现的词语含义

不容(bù róng)的意思:不可容忍、不能容忍

此以(cǐ yǐ)的意思:此以,表示根据这个理由或者这个原因。

调适(tiáo shì)的意思:调整适应,使适合环境。

附炎(fù yán)的意思:指附着在火焰上的烟雾,比喻受人利用、依附他人,没有独立的能力和主见。

寒灰(hán huī)的意思:指贫困、落魄的境况。

洪炉(hóng lú)的意思:指燃烧炽烈的火炉,也比喻热闹、繁忙的场所。

劲直(jìng zhí)的意思:形容人的性格坚定直接,说话做事毫不拖泥带水。

曲致(qǔ zhì)的意思:形容言辞或文章巧妙而有深意。

双全(shuāng quáng)的意思:指各方面都完备或都兼备。

随方(suí fāng)的意思:根据环境和情况随机应变,灵活适应。

纤体(xiān tǐ)的意思:指身材苗条、纤瘦。

纤纤(xiān xiān)的意思:形容细小、细长、纤细。

以为(yǐ wéi)的意思:错误地认为,误以为

应手(yìng shǒu)的意思:指事物处理得当,应对自如,毫不费力。

执热(zhí rè)的意思:坚持热情、持之以恒

鉴赏

这首诗《火箸》是宋代诗人韦骧所作,通过“火箸”这一日常用品,巧妙地融入了深刻的哲理思考。

首句“劲直不容偏”,形象地描绘出火箸的刚直特性,不偏不倚,象征着正直与公正。接着“纤纤体并圆”,赞美火箸虽细小却圆润,寓意着事物的完美与和谐。随后“附炎非曲致,执热藉双全”,以火箸附着火焰而非刻意弯曲来引出,说明事物的自然属性与顺应之道,执掌热物时借助其双面性,体现了实用与智慧的结合。接下来“炽炭随方减,寒灰应手然”,描述火箸在不同温度下的适应能力,无论是增温还是降温都能得心应手,展现了其功能的全面性和灵活性。最后“洪炉在调适,持此以为权”,将火箸比作调节大炉的关键,强调了在复杂环境中把握平衡与调控的重要性,以此为权衡的标准,体现了对大局掌控与精细操作的深刻理解。

整体而言,这首诗借物喻人,通过火箸这一具体事物,表达了作者对于正直、和谐、适应性、灵活性以及全局观等多方面哲学思考的独到见解,语言精炼,寓意深远。

作者介绍
韦骧

韦骧
朝代:宋   字:子骏   籍贯:钱塘   生辰:公元一0五三年

公元一〇三三年至一一一〇五年,字子骏,钱塘人。生于宋仁宗明道二年,卒于徽宗崇宁四年,年七十三岁。工诗文。皇祐五年(公元一0五三年)进士,除知袁州萍乡系。历福建转连判官,主客郎中。出为变路提刑。建中靖国初,(公元一一〇一年)除知明州丐宫祠,以左朝议大夫提举洞霄宫,卒。骧著有文集十八卷,赋二十卷,均《宋史艺文志》并传于世。
猜你喜欢

望海潮.兴济道中

苍山烟暝,碧波云淡,画船闲舣蘋洲。

人坐镜中,棹停天上,扣舷浩发新讴。

斜日水西头,正莺寻芳树,燕绕红楼。

谁整雕鞍,拂衣将去更淹留。

春风旧日遨游,曾雾迷兰枻,雨滞棠舟。

须信当年,五陵年少,争夸肥马轻裘。

欲语且还休,问谁家庭院,深锁清秋。

杨柳无情,也低眉黛助人愁。

(0)

咏陈叔阳际槎轩

陈生生平好古书,日手一编坐庭除。

八索九丘披未艾,海内人称老蠹鱼。

陈生生平怀素心,素心耿耿托孤琴。

时开绿绮鼓雅操,冷热高飞太古音。

谢却烦尘爱漱盥,诛茆结屋临河畔。

沧波澄澄芙蓉鲜,鸥鹭翩翩云影乱。

孤清厌世作蜉蝣,日日河边看水流。

安得仙槎傍精舍,我亦乘之过斗牛。

非兰非蕙香欲浮,不日不夜光盈眸。

天孙衣我凤文锦,列仙骑我双龙驺。

丹砂玉屑作珍馐,琼台宝树恣遨游。

忽忘人间乐马忧,一任尘寰春与秋。

(0)

送马别

冀北之野生骏足,天性奇异风骨殊。

千里飙然一朝至,不俟着鞭呼的卢。

自惟空有王济癖,殊愧造父能为驭。

骐骥何容老枥下,不惜徒行使汝去。

还宜努力笑天赋,莫为人家栈豆误。

庶乎得试风飘才,万古歌扬称独步。

(0)

题兰与饶裕·其二

春动云丘笔,幽兰映雪窗。

一峰才拂手,六合散天香。

(0)

寒夜偶成

自叹生来闻道晚,谁怜老去立身难。

尘窗不寐微吟处,霜月澄澄夜未阑。

(0)

兰轩

群经醲郁德惟馨,内重由来外自轻。

轩即是兰兰即我,人谁不仰国香清。

(0)
诗词分类
讽刺 豪放 咏物 写花 闲适 牡丹 节日 写人 挽诗 惆怅 写雨 题诗 写景 游玩 饮酒 荷花 怀古 咏史怀古
诗人
祝廷华 唐桂芳 吴琏 蒲寿宬 李寄 张九成 阳枋 陈淳 杨芳灿 赵鼎臣 李吕 杨起元 毕仲游 张嗣纲 释元肇 孙绪 洪刍 陈霆
诗词赏析
名句欣赏

Copyright © 2025 小诗句网

本站提供古诗原文及赏析、诗人简介及诗词名句大全。

网站备案/许可证号:鲁ICP备2023034539号-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