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年归故社,披雨剪春畦。
《潼关道中》全文
- 翻译
- 清晨的白道上覆盖着薄霜,离别之灯照亮了马儿的嘶鸣声。
秋风吹过边关的树木,半轮残月映照着河对岸的鸡鸣。
来来往往的人怎能不感到疲倦,人生的困厄与顺利又怎能轻易等同。
不知何时才能回到故乡,冒着雨修剪春天的菜园。
- 注释
- 晓霜:清晨的霜冻。
离灯:离别时的灯火。
满关树:充满边关的树木。
隔河鸡:河对岸传来的鸡鸣声。
非无倦:并非没有疲惫。
穷通:困厄与顺利。
归故社:回归故乡。
披雨:冒着雨。
剪春畦:修剪春天的菜园。
-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一位行者在秋夜潼关道中的情景。开篇“白道晓霜迷,离灯照马嘶”两句,勾勒出一幅寒冷清晨的画面。白色的道路上覆盖着薄霜,行者离开了营地,路过的灯火映照着夜归的马匹,它们发出悲凉的嘶鸣声。
接着,“秋风满关树,残月隔河鸡”两句,则描绘了秋天特有的景象。潼关附近的树林被秋风吹得飒飒作响,而那轮残缺的明月则透过河流上的雾气,仿佛与对岸的鸡鸣声遥相呼应。
“来往非无倦,穷通岂易齐”两句表达了行者的感慨。长途跋涉,无论是繁华还是荒凉之地,都让人感到疲惙。而对于富贵和贫穷来说,其苦乐自有不同,不是一般所能相提并论的。
最后,“何年归故社,披雨剪春畦”两句,则流露出诗人对家乡的思念。诗人期盼着哪一年的春天能够回到自己的田园之中,即使是在细雨绵绵中,也愿意去整治那些荒废的菜畦。
这首诗通过对自然景物的细腻描写,表达了诗人旅途中的孤独与向往,以及对于归乡的渴望。
- 作者介绍
-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