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诗句网 2025年04月25日(农历三月廿八日) 乙巳蛇年 星期五
当前位置:小诗句网 > 诗词大全 > 《送僧》
《送僧》全文
明 / 王鏊   形式: 七言绝句  押[微]韵

当时六祖传衣,万法元来是一机。

若问一归何处去,本来无一亦无归

(0)
诗文中出现的词语含义

本来(běn lái)的意思:原本,本身应该如此

传衣(chuán yī)的意思:相互帮助,互相搀扶

当时(dàng shí)的意思:表示发生在过去某个特定时间的事情。

法元(fǎ yuán)的意思:指法律的精神和原则。

何处(hé chǔ)的意思:指不确定的地方或未知的位置。

六祖(liù zǔ)的意思:指佛教六祖慧能大师,也用来形容某个领域的最高权威或最高境界。

万法(wàn fǎ)的意思:指法律、规章制度等各种法则和条文。

无归(wú guī)的意思:没有归宿,无处可归

一归(yī guī)的意思:归还、归宿

元来(yuán lái)的意思:原本、本来的意思。

鉴赏

这首诗《送僧》由明代诗人王鏊所作,通过简洁的语言表达了深刻的人生哲理与佛教思想。

“当时六祖有传衣,万法元来是一机。”这两句开篇即以禅宗故事入题,引用了佛教中六祖惠能接衣的故事,象征着佛法的传承与智慧的传递。同时,“万法元来是一机”则强调了万事万物的本质统一性,暗示了佛法的普遍性和内在联系。

“若问一归何处去,本来无一亦无归。”最后两句则是对前文的总结与深化,提出了一个关于生命与存在的终极问题。这里“一”可以理解为个体、自我或生命的意义,而“无一亦无归”则表达了生命的无常和归宿的虚无,暗示了在佛教看来,一切皆空,没有永恒不变的存在,也没有固定的归宿。这种观点体现了佛教对生死、存在本质的深刻洞察,以及对人生意义的超脱思考。

整体而言,这首诗以简练的语言探讨了生命、存在与佛法之间的关系,既展现了佛教哲学的深邃,也反映了诗人对人生终极问题的思考与感悟。

作者介绍
王鏊

王鏊
朝代:明   字:济之   号:守溪   籍贯:吴县(今江苏苏州)   生辰:1450—1524

王鏊(1450—1524)明代名臣、文学家。字济之,号守溪,晚号拙叟,学者称震泽先生,汉族,吴县(今江苏苏州)人。十六岁时国子监诸生即传诵其文,成化十一年进士。授编修,弘治时历侍讲学士,充讲官,擢吏部右侍郎,正德初进户部尚书、文渊阁大学士。博学有识鉴,有《姑苏志》、《震泽集》、《震泽长语》。 
猜你喜欢

寄赵太史

紫霄遥忆汉官仪,谁似夔龙集凤池。

云色并携三殿草,日华长绕万年枝。

趋蹡玉佩观祠夜,徙倚金茎伴直时。

无赖问奇亭下客,秋风犹占五湖湄。

(0)

相国赵公损饷酒脯及鲥鱼䬪饦各赋排律八韵·其二

耒耜莘郊畔,纶竿渭水涯。

羹分元相座,鲊合五侯家。

入鼎犹生雾,堆盘欲照霞。

刈云连陇阪,钓月倚汀沙。

玉粒逾红稻,金鳞错紫茄。

杜镵知有托,冯铗岂重嗟。

绿野悬情剧,清溪入梦遐。

穷年劳稼穑,未暇咏芜葭。

(0)

清源寺中戏效晚唐人五言近体二十首·其六

能仁元海峤,伏毒旧江濆。

隘地龙藏雨,高天鹤跨云。

岚深秋径失,瀑远夜堂闻。

寂寂盂兰想,先题发愿文。

(0)

叶太孺人挽章六首·其六

何来三鸟使,相逐绛台傍。

夜月残西岛,晨霜浸北堂。

丛兰芳独远,寸草恨空长。

尚忆飞云起,停车望太行。

(0)

罗生馆中阅伎作·其一

逆旅愁无赖,良宵兴若何。

纤腰呈楚舞,稚齿发吴歌。

院落飘红雾,楼台驻绛河。

扁舟拉西子,蚤晚若耶过。

(0)

佛日少傅赵公设供斋头兼抱新诞两郎君出拜纪以小诗

绮阁仙云曙,黄扉佛日晴。

隋珠双照夜,赵璧互连城。

学语翻多态,回眸欲寄情。

异时符抱送,花萼照蓬瀛。

(0)
诗词分类
愤慨 忧国忧民 思亲 伤感 感慨 军旅 离别 乐府 壮志难酬 归隐 和诗 伤逝 泰山 闺怨 羁旅 奉和 赞颂 应制
诗人
冯京 韩忠彦 陈尧叟 郑颢 杨士芳 马援 刘沆 李方膺 全思诚 吴季子 郑伯熊 邓显鹤 侯蒙 陈宏谋 阿桂 金章宗 赵岐 蔡蒙吉
诗词赏析
名句欣赏

Copyright © 2025 小诗句网

本站提供古诗原文及赏析、诗人简介及诗词名句大全。

网站备案/许可证号:鲁ICP备2023034539号-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