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葩吐燄霎时中,殷七应输技未工。
原有蒲帘延月者,愧言此乐与民同。
这首诗描绘了元宵节灯会的热闹景象,通过对比和自谦的表达,展现了诗人对节日氛围的深刻感受。
“千葩吐焰霎时中”,开篇以“千葩”比喻众多的灯笼,以“吐焰”形容它们瞬间点亮的辉煌景象,生动地描绘了元宵节夜晚灯火通明的壮观场面。“霎时中”强调了这种美景转瞬即逝的特质,增添了时间的紧迫感和观赏的急迫心情。
“殷七应输技未工”,这里提到“殷七”,可能是指某位技艺高超的灯匠,诗人通过对比,暗示自己或所描述的灯会可能在技艺上略逊一筹,表达了谦虚的态度。同时,“技未工”也暗含了对传统手工艺的尊重和赞美。
“原有蒲帘延月者”,这句话巧妙地将元宵节的灯火与自然界的月亮联系起来,暗示了人们在享受节日欢乐的同时,也在欣赏着自然之美。蒲帘在这里可能象征着一种遮挡或引导光线的方式,进一步丰富了画面的层次感。
“愧言此乐与民同”,最后两句表达了诗人对民众共享节日之乐的感慨。他感到有些惭愧,因为虽然他也参与其中,享受着节日的喜悦,但似乎无法完全与普通百姓同乐,可能指的是身份、地位的差异,或是对更广泛民众幸福的深切关怀。这句诗体现了诗人深沉的人文情怀和社会责任感。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细腻的描绘和深刻的思考,展现了元宵节灯会的美丽与热闹,同时也流露出诗人对传统节日文化、自然美景以及社会和谐的深深感悟。
郭生有父鸿胪君,自言东野之后身。
飧风卧月三十载,至今词笔留长春。
生也学书仍学剑,抱玉无媒羞自献。
延宾雅有郎罢风,典尽鹴裘不咨怨。
时时问字来门墙,先生为汝开玄堂。
五月南风稻苗熟,扁舟一叶飞钱塘。
生平不识琅琊里,特向娄江吊兰芷。
中原万里失麟凤,宇宙文章孰盟主。
江阴亦有朱鸿胪,结交四海雄菰芦。
沙头把袂询父友,孤帆八月来三吴。
达人委元化,哲士戒迷涂。
一枝遂鹪鹩,九万匪所图。
乐志追仲长,潜耀希王符。
轩窗仅容膝,结搆临菰蒲。
座右横清琴,相对酒一壶。
客来但留酌,往往高阳徒。
俯仰宇宙中,倏若黄公垆。
秋色下前山,我醉君但扶。
不见南郭生,嗒然忘故吾。
入山路不迷,出岫兴弥远。
平桥带流水,乔木数家晚。
湖头雨初歇,沙际尘尚软。
彩云笼大堤,新月吐层巘。
金银耀梵刹,珠翠竞雕辇。
馥馥红蕖开,靡靡绿萍敛。
改席临菰蒲,携壶就葭菼。
吴歌起难遏,越调和仍缓。
把臂无求羊,同怀有嵇阮。
历落摧雄心,凭陵豁醉眼。
朱颜稍沦谢,白发且荏苒。
人生贵适志,对景聊引满。
猗欤大圣人,树建实高厚。
道苞羲农前,业擅尧舜右。
茫茫沧海水,涓滴靡不受。
俨若登岱宗,绝顶小宇宙。
于戏七雄降,生民失领袖。
九流竞纷纭,百氏互驰骤。
虚无驾犹龙,因果凿灵鹫。
骎寻天网缺,畴补坤轴漏。
龙飞歘淮甸,六合更造就。
车书焕一统,谱系明授受。
寰区设黉校,家掖仍户诱。
诗书被华貊,狐兔伏林岫。
遂令宣尼脉,炳耀绝先后。
伟哉成周基,八百衍潢胄。
娟娟苧萝女,艳色明朝霞。
珊瑚被玉体,璎珞相交加。
绮疏傍阿阁,高居临狭斜。
朝披越台锦,夕浣吴门纱。
一为白雪言,清音浩无涯。
哀思激云汉,行路咸咨嗟。
宁知中肠怨,愁结纷如麻。
芳春倏已尽,白露漙蒹葭。
冉冉岁云暮,念君远别离。
浮云蔽原野,四顾白日驰。
夙昔幸同衾,欢爱誓不移。
如何百年好,去我忽若遗。
严风起天末,霜雪盈路歧。
晨起践关山,薄暮长抱饥。
音徽日夜隔,会合当何时。
恨无晨风翼,并起东南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