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诗文中出现的词语含义
-
暗度(àn dù)的意思:在暗中穿越或通过。
灞桥(bà qiáo)的意思:指人们聚集在一起交流、讨论的地方。
春冰(chūn bīng)的意思:春天的冰,指春天刚解冻的冰,比喻事物初次出现或初步形成。
淡月(dàn yuè)的意思:指月亮昏暗无光,不明亮的月亮。也用来形容事物的光彩不够明亮,没有光泽。
风生(fēng shēng)的意思:形容人才出众,风度翩翩,举止优雅。
寒潮(hán cháo)的意思:指寒冷的天气或寒冷的气候现象。
何处(hé chǔ)的意思:指不确定的地方或未知的位置。
酒半(jiǔ bàn)的意思:指喝酒喝到一半,表示喝酒未完成。
帽檐(mào yán)的意思:帽檐指帽子的边缘部分,比喻事物的边缘或者范围。
明水(míng shuǐ)的意思:明亮的水,指清澈透明的水。
篷底(péng dǐ)的意思:指船底,比喻事情的最底层或最基础的部分。
如画(rú huà)的意思:形容景色或者形象非常美丽,宛如画中一般。
时作(shí zuò)的意思:在特定的时机或环境下产生或发生
拥衾(yōng qīn)的意思:指夫妻或恋人依偎在一起,共同温暖睡眠的情景。
-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在篷下听雪的独特体验,诗人以细腻的笔触,将听觉、视觉与内心感受交织在一起,营造出一种静谧而略带孤寂的氛围。
首联“拥衾何处最宜听,篷底无眠酒半醒”,开篇即点明场景,诗人独自在篷下,拥被而卧,半醉半醒的状态中,正聆听雪落的声音。这里通过“何处最宜听”这一问句,既表达了对听雪环境的精心选择,也流露出诗人对这种独特体验的珍视。
颔联“急似绿荷酣夜雨,轻如画桨拨春冰”,运用了生动的比喻,将雪落的声音比作夜雨中绿荷的摇曳,又比作轻轻划动的画桨拨开春日的冰层。这两个比喻分别从速度和力度上展现了雪落的不同特点,前者强调了雪落的急促与力量,后者则突出了其轻盈与细腻,形象地描绘了听雪时的感官体验。
颈联“寒潮暗度风生港,淡月斜明水满汀”,进一步扩展了听雪的背景,通过“寒潮”、“风生港”、“淡月”、“水满汀”等意象,构建了一幅冬夜江边的宁静画面。寒潮的悄悄来袭,带来微风,淡月斜照,水面泛起满汀的波光,这些景象与听雪相映成趣,增添了诗的意境美。
尾联“却忆灞桥驴背客,帽檐时作洒窗声”,诗人由眼前的听雪情境联想到古代灞桥边驴背上的游子,他们的帽檐偶尔会因风吹雪落而发出声响。这一联想不仅丰富了诗歌的内容,还借古喻今,表达了诗人对过往岁月的回忆与感慨,以及对当下孤独听雪状态的自我反思。
整体而言,这首《听雪篷》通过细腻的描写和巧妙的比喻,成功地捕捉并传达了听雪时的独特感受,营造出一种既宁静又略带忧郁的氛围,展现了诗人敏锐的感知力和丰富的想象力。
- 作者介绍
- 猜你喜欢
白日吟
白日不我待,志士心悲伤。
功业一无就,双鬓镜中苍。
古人有遗训,日进期无疆。
读尽天下书,拄腹复撑肠。
谈笑折强虏,风尘靖四方。
收复旧版宇,万国来梯航。
爵禄安可羁,高蹈从子房。
兹事属吾辈,终夜不能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