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诗句网 2025年04月19日(农历三月廿二日) 乙巳蛇年 星期六
当前位置:小诗句网 > 诗词大全 > 《寄沈阳剩人和尚·其二》
《寄沈阳剩人和尚·其二》全文
明 / 屈大均   形式: 七言律诗  押[尤]韵

茫茫地入边州,九死孤僧泪未收。

宝掌依然竹杖,图澄何必沙鸥

雁归辽海书难寄,月出天山望便愁。

斯道既今寥落甚,毳衣珍重紫台秋。

(0)
诗文中出现的词语含义

边州(biān zhōu)的意思:边州指的是边境上的州县,用来形容位置偏远、边远的地方。

地入(dì rù)的意思:表示事物进入地下或被埋入地下。

何必(hé bì)的意思:表示某种行为或做法没有必要或没有意义。

寥落(liáo luò)的意思:形容稀少、空旷、荒凉。

辽海(liáo hǎi)的意思:形容广阔无边的大海。

茫茫(máng máng)的意思:形容无边无际,没有边界或方向,迷茫无助的状态。

毳衣(cuì yī)的意思:指寒冷的冬天穿的厚衣服。

沙鸥(shā ōu)的意思:形容人或事物寂寞无依,孤单无助。

天山(tiān shān)的意思:指巍峨壮丽、高不可攀的山峰,也可比喻高尚的人品和伟大的事业。

天地(tiān dì)的意思:

◎ 天地 tiāndì
(1) [heaven and earth;universe;world]∶天和地。指自然界和社会
天地山川。——宋· 王安石《游褒禅山记》
天地之闻。——清· 黄宗羲《原君》
天地之大
震动天地。——明· 张溥《五人墓碑记》
(2) [scope of operation;field of activity]∶比喻人们活动的范围
(3) [nature;be tween Heaven and earth] 指天地之间,自然界
天地之精也。——《吕氏春秋·慎行论》
天地百法乎。——清· 洪亮吉《治平篇》又
天地调剂之法也。
天地不能生人。
天地之所以养人也。

依然(yī rán)的意思:仍然如此,依旧不变

珍重(zhēn zhòng)的意思:对某人或某物非常重视,非常珍贵,十分关心。

竹杖(zhú zhàng)的意思:竹子制成的杖,比喻倚仗的事物或依靠的力量。

紫台(zǐ tái)的意思:指帝王之位或官职。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诗人对远方和尚的深切思念与感慨。首联“茫茫天地入边州,九死孤僧泪未收”以广阔的天地背景,衬托出边远之地和尚的孤独与哀伤,泪未干表达出情感之深沉。颔联“宝掌依然随竹杖,图澄何必谢沙鸥”运用典故,宝掌和图澄都是佛教高僧,竹杖和沙鸥象征着和尚的修行生活与自然和谐,表达了对和尚修行生活的敬仰与向往。颈联“雁归辽海书难寄,月出天山望便愁”通过雁归与月出的景象,暗示了诗人无法寄信给和尚的无奈与思念之情,同时表达了对远方和尚的牵挂与忧虑。尾联“斯道既今寥落甚,毳衣珍重紫台秋”总结了和尚所代表的道义在当今社会的稀少与珍贵,同时也表达了对和尚的尊重与怀念,以及对秋天紫台(可能指寺庙)的珍视。整首诗情感真挚,意境深远,展现了诗人对和尚深厚的情感与对佛法的崇敬。

作者介绍
屈大均

屈大均
朝代:明   字:翁山、介子   号:莱圃   籍贯:广东番禺   生辰:1630—1696

屈大均(1630—1696),初名邵龙,又名邵隆,号非池,字骚余,又字翁山、介子,号菜圃,汉族,广东番禺人。明末清初著名学者、诗人,与陈恭尹、梁佩兰并称“岭南三大家”,有“广东徐霞客”的美称。曾与魏耕等进行反清活动。后避祸为僧,中年仍改儒服。诗有李白、屈原的遗风,著作多毁于雍正、乾隆两朝,后人辑有《翁山诗外》、《翁山文外》、《翁山易外》、《广东新语》及《四朝成仁录》,合称“屈沱五书”。
猜你喜欢

偈四首·其一

五百生中受屈,祇缘不识个落字。

百千众中较量,祇缘不识个昧字。

都来两字淆讹,陷却多少平直。

(0)

偈颂二十三首·其七

西风凋木叶,蟋蟀啼坏墙。

明月照破屋,露冷黄金床。藏经一卷,儒书一章。

读不成句,书不成行,天空地阔谁商量。

(0)

偈颂二十九首·其十

虾蟆翻出阔,曲鳝草之长。

门前飞八百,屋后走千张。

(0)

五位·其五

兼中到,更阑六宅无音耗。

纵横泽国路优游,樵人举步应难造。

(0)

须弥顶上,不扣金钟。毕钵岩中,无人聚会。

山僧倒骑佛殿,诸人反著草鞋。

朝游檀特,暮到罗浮。拄杖针筒,自家收取。

(0)

偈颂七十一首·其二十九

冰雪冻皮肤,麻麦饿肠肚。

见日未尝迷,见星安有悟。

黄面老瞿昙,甜瓜成苦瓠。

那更错行山下路,一步两步三四步。

(0)
诗词分类
乐府 壮志难酬 归隐 和诗 伤逝 泰山 闺怨 羁旅 奉和 赞颂 应制 离愁 伤春 忆昔 闺思 黄河 访友 劝勉
诗人
焦循 刘定之 李从善 嵇璜 鲍令晖 李元度 裴秀 傅尧俞 孔绍安 王播 范泰 林外 何晏 陈沆 范传正 钦叔阳 刘孝孙 琴操
诗词赏析
名句欣赏

Copyright © 2025 小诗句网

本站提供古诗原文及赏析、诗人简介及诗词名句大全。

网站备案/许可证号:鲁ICP备2023034539号-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