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诗句网 2025年04月19日(农历三月廿二日) 乙巳蛇年 星期六
当前位置:小诗句网 > 诗词大全 > 《怜愚诗四十二首·其三十六》
《怜愚诗四十二首·其三十六》全文
明 / 宋应星   形式: 七言绝句  押[庚]韵

子孙贤否性相成作法毋凉尽我生

遗嘱絮烦疾病何曾片语耳根迎。

(0)
诗文中出现的词语含义

耳根(ěr gēn)的意思:指人的思想基础、根本立场。

何曾(hé zēng)的意思:表示事物已经过去,不再存在或不再发生。

疾病(jí bìng)的意思:疾病是指身体上的不适或病痛。

片语(piàn yǔ)的意思:

简短的话。《文献通考·经籍三》:“言出圣贤之口,则单辞片语皆有妙理。”《醒世恒言·钱秀才错占凤凰俦》:“纸上难成片语,偏好攀今掉古。” 清 龚自珍 《金缕曲·赠李生》词:“一种三生谁付?只片语告君休怒。”

我生(wǒ shēng)的意思:指自己的一生、个人的生活。

相成(xiāng chéng)的意思:彼此相互配合,互相成就。

性相(xìng xiāng)的意思:指人的本性或性格。也可指人与人之间的性格相投或不合。

絮烦(xù fán)的意思:形容人言多话杂,烦扰不休。

子孙(zǐ sūn)的意思:后代、子孙后辈。

作法(zuò fǎ)的意思:指做事的方法、手段。

鉴赏

此诗出自明代科学家宋应星的《怜愚诗》系列之三十六首,主题围绕家教与传承展开。诗人以深沉的思考和真挚的情感,探讨了家庭教育的重要性以及后代品德与智慧的培养。

首句“子孙贤否性相成”,开篇即点明了后人品行与家族遗传之间的紧密联系,强调了家庭教育对子孙成长的影响。次句“作法毋凉尽我生”,则表达了教育子女应当持之以恒,不因一时的冷淡或疏忽而放弃,要贯穿一生,持续不懈地进行。

接着,“遗嘱絮烦临疾病”,诗人通过描述在病重之际仍不忘叮嘱后事,强调了临终关怀与精神传承的重要性。这不仅是对子孙的最后教诲,也是对家族价值观的传承,体现了长辈对家族未来的深深关切。

最后一句“何曾片语耳根迎”,则以反问的形式,表达了即使在生命尽头,也未曾听到过一句能触动心灵、引领后辈走向正道的话语。这既是对当时社会家庭教育缺失的感慨,也是对后世的警醒,提醒人们重视言传身教,让每一句话都充满智慧与力量,成为引导子孙成长的灯塔。

整体而言,这首诗深刻揭示了家庭教育在个人成长和社会传承中的重要性,以及在关键时刻,语言的力量和价值。它不仅是一首对后人的告诫,也是对所有家长和教育者的启示,鼓励他们在日常生活中注重言传身教,为子孙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和人生观。

作者介绍
宋应星

宋应星
朝代:明   字:长庚   籍贯:奉新(今属江西)   生辰:公元1587—约1666年

宋应星(公元1587—约1666年),中国明末科学家,字长庚,汉族江右民系,奉新(今属江西)人。万历四十三年(1615)举于乡。崇祯七年(1634)任江西分宜教谕,十一年为福建汀州推官,十四年为安徽亳州知州。明亡后弃官归里,终老于乡。在当时商品经济高度发展、生产技术达到新水平的条件下,他在江西分宜教谕任内著成《天工开物》一书。宋应星的著作还有《野议》、《论气》、《谈天》、《思怜诗》、《画音归正》、《卮言十种》等,但今已佚失。
猜你喜欢

盆中白莲·其三

已是淤泥不染身,肯教脂粉涴天真。

有情无恨才能尔,未许龟蒙作解人。

(0)

题同年黄玉圃番社图

九重涣汗使臣知,万都蛮荒跂踵时。

耳目全开天海外,土风尽入竹枝词。

(0)

太平岩在鹭门之东相传为先世延平郡王读书处外镌有石笑两字书此志感

石不能言笑口开,读书深处有莓苔。

草鸡莫问当年事,鲲海骑鲸去不回。

(0)

一品夫人·其二

三朝奉饭毕残生,苟活何如死更荣。

陈氏曾殉监国难,同时奇节冠东瀛。

(0)

寄台湾巡使六给事·其二

浴日扶桑迥绝伦,花繁官阁静无尘。

海天对月閒吟际,好报平安慰故人。

(0)

哭仲山叔·其二

记得趋承愧比儿,兴宗远天日相期。

只今犹未驰千里,空负龙文错爱时。

(0)
诗词分类
怀远 托物言志 七夕节 乐观 地点 抒情 赠答 写雪 西湖 写水 生活 愤慨 忧国忧民 思亲 伤感 感慨 军旅 离别
诗人
薛蕙 洪适 王之道 文天祥 林朝崧 李俊民 史浩 姚鼐 罗洪先 贺铸 周必大 李商隐 苏颂 元稹 耶律楚材 黄裳 韩雍 王迈
诗词赏析
名句欣赏

Copyright © 2025 小诗句网

本站提供古诗原文及赏析、诗人简介及诗词名句大全。

网站备案/许可证号:鲁ICP备2023034539号-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