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卧知秋冷,山深作水香。
- 诗文中出现的词语含义
-
报更(bào gēng)的意思:指在夜间敲打钟鼓,报告更替时间。
鹤唳(hè lì)的意思:形容鸟类因恐惧而发出的尖厉叫声,比喻人处于极度恐惧或惊慌失措的状态。
警夜(jǐng yè)的意思:夜晚保持警惕,不放松警惕。
空堂(kōng táng)的意思:空无一人的房间或堂屋
人影(rén yǐng)的意思:人的身影或形象
水香(shuǐ xiāng)的意思:形容境界高尚,品德纯正。
松阴(sōng yīn)的意思:指林木茂盛的阴凉处,比喻宽敞明亮的房屋或环境。
相就(xiāng jiù)的意思:相互协商,达成共识。
野火(yě huǒ)的意思:比喻事情发展迅速,不受控制。
阴月(yīn yuè)的意思:指月亮被云遮挡,不见光明。比喻事物暗淡无光,没有希望。
月尽(yuè jìn)的意思:指月亮快要落下或消失的时候。
再起(zài qǐ)的意思:重新崛起、再次兴起
枕河(zhěn hé)的意思:指人们在枕头上睡觉时,将头部靠在河堤上休息,形容人在安逸舒适的环境中获得休息和满足。
-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夜晚在石公山静谧环境中的独特体验,充满了自然与人文的和谐之美。
首句“一卧知秋冷”,开篇即点出季节与氛围,秋夜的寒意通过一次短暂的休息便能感知,营造出一种深秋的宁静与凉爽。接着,“山深作水香”一句,将视觉与嗅觉巧妙结合,深山中流淌的溪水似乎带上了香气,为读者展现了一幅清新脱俗的画面。
“报更醒鹤唳,警夜枕河光。”这两句进一步描绘了夜晚的静谧与生机。远处传来报更的钟声,惊醒了栖息的仙鹤,它们的啼鸣打破了夜的寂静,而诗人则枕着河边的光芒入眠,仿佛与自然融为一体,感受着时间的流转与生命的活力。
“野火燐相就,松阴月尽凉。”野火在夜色中闪烁,与周围的环境相映成趣,而松树的阴影下,月光洒落,带来一丝凉意。这一景象既展现了自然界的壮丽,也暗示了诗人内心的平静与超然。
最后,“听泉眠再起,人影湿空堂。”诗人被山间清泉的声音唤醒,再次起身,发现自己的身影在空荡的殿堂中显得格外清晰。这一细节不仅表现了诗人对自然之美的细腻感受,也隐含了对人生哲理的思考,即在自然与自我之间的深刻联系。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对秋夜山景的细腻描绘,展现了诗人对自然的深切感悟和对生命意义的深刻思考,语言简洁而富有意境,情感真挚而深沉。
- 作者介绍
-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