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诗句网 2025年04月26日(农历三月廿九日) 乙巳蛇年 星期六
当前位置:小诗句网 > 诗词大全 > 《十月农家》
《十月农家》全文
明 / 李昱   形式: 五言律诗  押[先]韵

山坞村路农家十月天。

把茅遮旧屋,烧土作新田

瓶有储留粟,官无横索钱。

举家虽不饱,随分过今年

(0)
诗文中出现的词语含义

村路(cūn lù)的意思:指偏僻、狭窄的道路或地方。

分过(fēn guò)的意思:指分出一部分,剩下的再分出一部分。

孤村(gū cūn)的意思:指偏僻孤立的村庄,也用来形容一个人处境孤独,缺乏支持和帮助。

今年(jīn nián)的意思:指当前这一年,即指现在或最近的一年。

举家(jǔ jiā)的意思:带着全家一起离开或迁徙。

农家(nóng jiā)的意思:指农民家庭或农村生活。

山坞(shān wù)的意思:山坞指山谷中的小块平地,比喻隐蔽的地方或僻静的地方。

十月(shí yuè)的意思:指时间或期限的最后阶段,也用来形容事物接近完成或结束。

随分(suí fēn)的意思:形容程度很高,非常之多

土作(tǔ zuò)的意思:指不懂世故、拙于应变、缺乏经验的人。

新田(xīn tián)的意思:指新开垦的田地,也比喻新事物或新环境。

月天(yuè tiān)的意思:指月亮高悬天空,形容月亮明亮、高挂天际的景象。

作新(zuò xīn)的意思:指改变旧的、陈旧的事物,创造出新的、有活力的事物。

鉴赏

这首明代诗人李昱的《十月农家》描绘了一幅深秋季节农村生活的画面。首句“山坞孤村路”,点出了地点在一个偏远的山村小道,孤寂而宁静。接着,“农家十月天”强调了时间是秋季,此时正是农事繁忙的时节。

“把茅遮旧屋”展现了农人用茅草修缮房屋的简朴生活,体现了他们的勤劳和节俭。“烧土作新田”则展示了农人在土地上忙碌,用火烧土以准备翻耕,为来年播种做准备,展现出农耕文化的辛勤与智慧。

“瓶有储留粟”说明家中尚有存粮,虽然不多,但足以维持基本生活。“官无横索钱”表达了农民对官府苛捐杂税的不满,反映出当时社会的现实问题。

最后两句“举家虽不饱,随分过今年”,揭示了农民家庭虽然生活不算富裕,但能安于现状,满足于勉强度日,表现了他们朴实的生活态度和坚韧的精神。

整体来看,这首诗通过细腻的描绘,既展示了农村生活的艰辛,也流露出农民的乐观与坚韧,具有浓厚的生活气息和人文关怀。

作者介绍

李昱
朝代:明

元明间浙江钱塘人,字宗表,号草阁。元末避居永康、东阳间,授徒为业。明洪武中官国子监助教。有《草阁集》。
猜你喜欢

登山望海四首·其四

鸟去苍烟古木,人归绿野孤舟。

信美虽非吾土,消忧且复登楼。

(0)

感春三首·其二

默坐不复出,浮云作朝阴。

离离檐间花,随雨下故林。

物色一如此,朱颜坐凋侵。

自歌阳春曲,吾不待知音。

(0)

散步西园

岁晚伤局促,散怀唯小园。

鸣禽下荒寂,孤木倚高寒。

闰月长蔬甲,清霜瘦竹竿。

荆人重鲜食,怪我厌鱼餐。

(0)

笼鹰词

八月穫黍霜野空,苍鹰羽齐初出笼。

剑翎钩爪目如电,利吻新淬龙泉锋。

少年臂尔平郊去,草动人呼跃寒兔。

竦身下击霹雳忙,毛逐奔风血濡距。

尔能搏兔不能食,未饱中肠行复击。

主人厌兔尔尚饥,一生不快为人役。

蒿间黄雀鸣啾啾,饥啄野粟心无求。

赋形虽小技能薄,不受羁縻得自由。

(0)

送陈器之

投身落穷谷,默默类囚拘。

情忘侣木石,机谢友禽鱼。

粲粲陈夫子,文章德行俱。

虽云相知晚,既合乃不渝。

我官洛水滨,君寄鹿山隅。

孰谓百里遥,满案堆君书。

诗坛两不慑,日夕斗戈殳。

我赠白玉璧,子还明月珠。

今春子遇我,为我驻骊驹。

高怀坐披豁,一饮倒双壶。

联骑失洛桥,据鞍递歌呼。

剧谈烬饮烛,痛饮销炎炉。

首夏馀春妍,子还自西都。

连朝守杯勺,芍药正芬敷。

插花乌帽倾,醉倒傍人扶。

已别尚反顾,将归重踌躇。

官期子当满,念别久郁纡。

况乃西郊道,匆匆遇行车。

一酌不暇劝,矧欲尽子娱。

亦知微诚薄,所惜违区区。

亲友义不小,况乃知心欤。

忽忽流水滨,尚将执子袪。

愿子保多福,六翮纵南图。

永此金石交,皦皦坚终初。

(0)

仲春苦雨

仲春乃积雨,和景良未舒。

园林阻幽步,块坐守温炉。

中庭下水鸟,隙地长寒芜。

流红委花外,渟碧涨池馀。

商羊未悔祸,椒醑屡传巫。

岂惟政无补,多惭诚未孚。

农事滞南亩,土功隳败圩。

悠哉欲何奈,浊酒且为娱。

(0)
诗词分类
地点 抒情 赠答 写雪 西湖 写水 生活 愤慨 忧国忧民 思亲 伤感 感慨 军旅 离别 乐府 壮志难酬 归隐 和诗
诗人
王渥 包节 吕思诚 张浚 冯溥 彭而述 顾野王 张若虚 米友仁 辛延年 程颐 王磐 黄体芳 张红桥 崔曙 饶芝祥 陆世仪 湛方生
诗词赏析
名句欣赏

Copyright © 2025 小诗句网

本站提供古诗原文及赏析、诗人简介及诗词名句大全。

网站备案/许可证号:鲁ICP备2023034539号-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