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诗句网 2025年04月26日(农历三月廿九日) 乙巳蛇年 星期六
当前位置:小诗句网 > 诗词大全 > 《次韵张布政游山》
《次韵张布政游山》全文
明 / 德祥   形式: 七言律诗  押[文]韵

不因览胜松门,猿鸟何曾使君

黄叶路从流水上青萝床与白云分。

逢僧且说新裁句,见寺先寻旧刻文

冰雪寒岩春到后,树如膏沐草如薰。

(0)
诗文中出现的词语含义

白云(bái yún)的意思:指白色的云彩,比喻轻松、自由自在的心情。

冰雪(bīng xuě)的意思:形容极寒冷的天气或环境。

从流(cóng liú)的意思:从中流而上。

膏沐(gào mù)的意思:指受到优厚待遇,享受荣华富贵。

何曾(hé zēng)的意思:表示事物已经过去,不再存在或不再发生。

刻文(kè wén)的意思:指刻在石头、木头或金属上的文字或图案。

览胜(lǎn shèng)的意思:指欣赏胜景,观赏美景。

流水(liú shuǐ)的意思:形容水流不断、源源不绝的样子,也用来比喻事物连续不断、不停地发生。

且说(qiě shuō)的意思:暂且先说;接着说

青萝(qīng luó)的意思:形容草木茂盛、繁花似锦。

使君(shǐ jūn)的意思:指能够任用、派遣的官员或人才。

水上(shuǐ shàng)的意思:比喻在困境中艰难地维持生计。

松门(sōng mén)的意思:指门户松散,不严密。

新裁(xīn cái)的意思:重新裁剪或重新设计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一位官员在山中游览时的所见所感,充满了自然之美和人文之趣。诗人以细腻的笔触,展现了山林间的静谧与生机,以及与自然和谐共处的意境。

首联“不因览胜入松门,猿鸟何曾识使君”,开篇即以反问的形式,暗示了诗人并非为了追求名胜而踏入山林,而是出于对自然的热爱与敬畏,与山中的猿鸟一样,都是这片土地的自然之子。这种平等与和谐的视角,为全诗奠定了亲近自然的情感基调。

颔联“黄叶路从流水上,青萝床与白云分”,进一步描绘了山间小径与流水相伴的景象,以及青藤覆盖的岩石与白云相映成趣的画面。黄叶、流水、青萝、白云,这些元素共同构成了一个色彩丰富、动态和谐的自然景观,让人仿佛置身其中,感受到了大自然的宁静与美好。

颈联“逢僧且说新裁句,见寺先寻旧刻文”,则将目光转向了人文景观。诗人遇见僧人时,会与之交流新作的诗句;见到古寺时,则先去寻找那些镌刻在石壁上的古老文字。这一细节不仅体现了诗人对文学艺术的热爱,也反映了他对历史文化的尊重与探索,展现了人与自然、人与文化之间相互交融的美好图景。

尾联“冰雪寒岩春到后,树如膏沐草如薰”,最后以冰雪覆盖的寒岩作为背景,描绘了春天到来之后的景象。树木如同被精心梳理过一般,绿意盎然;草地则如同沐浴过香薰,散发着诱人的香气。这一景象既是对春天生机勃勃的赞美,也是对自然界万物更迭、生生不息的感慨。

整首诗通过细腻的描绘和丰富的想象,展现了诗人对自然美景的热爱、对人文精神的追求,以及对和谐共生理念的深刻理解。它不仅是一幅生动的山水画卷,更是诗人内心世界与外部自然环境相融合的诗意表达。

作者介绍

德祥
朝代:明   字:麟洲   号:止庵   籍贯:浙江钱塘

元明间僧。浙江钱塘人,字麟洲,号止庵。工书能诗。洪武初住持径山寺。永乐中尚在。有《桐屿集》。
猜你喜欢

牡丹百咏·其十四

不是金钱果是神,花王那得此留真。

未舒冶艳先惊俗,才逞芳心便感人。

照影池涵澄碧水,悬枝犀辟软红尘。

年年无奈花时别,辜负平章宅内春。

(0)

挽光古逯先生

独骑玄鹤上丹丘,为记钧天白玉楼。

诗板刊成应自校,草书零落有谁收。

可能觅酒府中去,无复携筇寺里游。

欲寄东风一行泪,蜀江不肯向西流。

(0)

南风叹

夕阳亭前车不发,南风吹尘暗城阙。

凌云醉客噤不言,蛙声乱起华林园。

城头鹿车走碌碌,洛阳少年美如玉。

宫中夜半牝鸡啼,千门万户皆翻覆。

金墉城,城近远,朝来暮去谁能免?

九原若见杨家姑,应问妇来何太晚。

(0)

寄郭用常

鸟栖残叶梦回时,月满关山有所思。

无数人家吹玉笛,未应俱是断肠辞。

(0)

二陆来酌闻邻家弦索声·其二

酒浅灯寒醉不成,隔墙弦语若为情。

太平儿女中原乐,不是蛾眉出塞声。

(0)

送储静夫主事之南京吏部兼寄夏廷章

万里晴空一鹤飞,野云溪雪避光辉。

不应银海妨回棹,未许缁尘得上衣。

南国地誇山水丽,东曹官爱簿书稀。

多情定与吾乡彦,石假峰前咏落晖。

(0)
诗词分类
宋词三百首 幼儿必背 小学必背 初中必背 高中必背 秋天 菊花 梅花 春节 读书 七夕 春天 爱国 哲理 送别 端午节 思念 友情
诗人
瞿秋白 雍正 李大钊 蔡和森 周文雍 熊亨瀚 罗学瓒 恽代英 杨匏安 刘伯坚 邓中夏 许晓轩 刘振美 任锐 余文涵 孙中山 孔稚珪 汪精卫
诗词赏析
名句欣赏

Copyright © 2025 小诗句网

本站提供古诗原文及赏析、诗人简介及诗词名句大全。

网站备案/许可证号:鲁ICP备2023034539号-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