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明代诗人王世贞在丙子年于郧台偶然所题的十首绝句中的第五首,通过细腻的笔触展现了民间节日的温馨与热闹。
首句“儿童剪纸作元霄”,生动地描绘了孩子们在元宵节时剪纸制作元宵的情景,充满了节日的欢乐气氛。元宵节是中国传统节日之一,人们会吃元宵(汤圆),象征着团圆和美满。
次句“几盏荧荧破寂寥”,描述了元宵节夜晚,几盏灯笼点亮,打破了冬夜的寂静与冷清,带来了光明与温暖,营造出节日的喜庆氛围。
第三句“点罢灯油千石尽”,可能是指在庆祝活动中,大量的灯油被消耗殆尽,强调了人们欢庆的热情和对节日的重视。这里的“千石”是一种夸张的手法,用来形容灯油的大量使用,增强了节日的热烈气氛。
最后一句“两条红烛导归朝”,可能是在描述活动结束后,两条红烛引导人们返回家中,寓意着节日的结束,但心中的喜悦和记忆却如同红烛般明亮,照亮了回家的路。同时,也暗示了人们在节日中获得的精神满足和团聚的幸福。
整体而言,这首诗以儿童剪纸、灯火通明、灯油耗尽、红烛导归等细节,生动地展现了元宵节的热闹与温馨,以及人们对节日的深厚情感和对家庭团聚的渴望。
- 作者介绍
- 猜你喜欢
赠宗人前公安宰君
喧卑从宦出喧卑,别画能琴又解棋。
海上春耕因乱废,年来冬荐得官迟。
风中夜犬惊槐巷,月下寒驴啮槿篱。
孤散恨无推唱路,耿怀吟得赠君诗。
送僧入马头山
马头宝峰,秀塞寒空。有叟有叟,真隐其中。
无味醍醐,亦非般若。白趾碧目,数百潇洒。
苦竹大于杉,白熊卧如马。金钟撼壑,布水喷瓦。
芙蓉堂开峰月入,岳精踏雪立屋下。
伊余解攀缘,已是非常者。更有叟,独往来,与我语。
情无刚彊,气透今古。竹笠援补,芒鞋藤乳。
北风倒人,乾雪不聚。满头霜雪汤雪去,汤雪去。
无人及,空望真气江上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