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是如是室,坐对清秋山。
游山室中人,不费往与还。
这首诗描绘了一幅静谧而深邃的画面,通过“如是如是室”这一独特名称,营造出一种超然物外的氛围。诗人坐在室内,面对着清秋时节的山峦,仿佛与自然融为一体,体验着一种超越时空的宁静。
“如是如是室”,这个名字本身就蕴含了禅意,暗示着一种对现实的深刻理解与接纳,强调了内心的平静与对外界事物的超脱态度。诗人置身于室内,却能感受到室外山峦的美丽与变化,这种体验体现了他与自然界的和谐共处,以及对自然之美的深刻感悟。
“坐对清秋山”,简练地勾勒出画面的核心——诗人静静地坐着,目光投向窗外的秋山。秋天的山色在诗人的笔下变得生动起来,不仅展现了季节更迭的自然之美,也映射出诗人内心世界的丰富与深沉。
“游山室中人,不费往与还”,这句诗更是巧妙地表达了诗人的心境。在室内就能“游山”,意味着他已达到了心灵与自然的无间融合状态,不必实际行走就能体验到山川之美。这不仅是对物理空间的超越,也是对精神境界的追求和实现,体现了诗人对生活哲理的深刻洞察和对自由境界的向往。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细腻的描绘和深刻的哲思,展现了诗人对自然之美的欣赏与对内心世界的探索,传达了一种超越物质层面的精神追求和生活态度。
曲巷幽人宅,高门大士家。
池开照胆镜,林吐破颜花。
绿水藏春日,青轩秘晚霞。
若闻弦管妙,金谷不能誇。
萧条旅舍客心惊,断续僧房静又清。
借问蝉声何所为,人家古寺两般声。
噫泾水之逶迤,溉我公兮及我私。
水无心兮人多僻,锢上游兮乾我泽。
时逢理兮官得材,墨绶繠兮刘君来。
能爱人兮恤其隐,心既公兮言既尽。
县申府兮府闻天,积愤刷兮沈痾痊。
划新渠兮百亩流,行龙蛇兮止膏油。
遵水式兮复田制,无荒区兮有良岁。
嗟刘君兮去翱翔,遗我福兮牵我肠。
纪成功兮镌美石,求信词兮昭懿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