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拼音版原文全文
闰 重 阳 邀 众 社 集 座 中 又 呈 一 律 明 /石 沆 两 回 风 景 惜 重 阳 ,倏 见 秋 容 变 故 常 。杨 柳 叶 干 前 夜 雨 ,芙 蓉 花 老 及 时 霜 。极 知 酒 是 消 愁 物 ,何 处 台 非 戏 马 场 。拉 得 相 知 开 口 笑 ,不 嫌 醉 倒 菊 篱 傍 。
- 诗文中出现的词语含义
-
变故(biàn gù)的意思:意外的变化或突发事件
风景(fēng jǐng)的意思:指美丽的自然景色或景致。
芙蓉(fú róng)的意思:形容女子美丽貌美。
故常(gù cháng)的意思:故常指的是过去常常或久经常的事物。
何处(hé chǔ)的意思:指不确定的地方或未知的位置。
回风(huí fēng)的意思:
(1).旋风。《楚辞·九章·悲回风》:“悲回风之摇蕙兮,心冤结而内伤。” 清 钱谦益 《宝严湾枫林》诗:“白杨萧萧响空谷,长似铃鐸悲回风。”
(2).旧时高级官员坐堂之前,手下吏役要向他报告:一切准备妥当,并无意外事故。然后吩咐升堂。这种报告,叫做“回风”。《警世通言·玉堂春落难逢夫》:“巡捕官回风已毕,解审牌出。” 清 黄六鸿 《福惠全书·莅任·出堂规》:“早堂,各役回风毕,把仪门皂隶领钥开门。”
(1).旋风。《古诗十九首·东城高且长》:“迴风动地起,秋草萋已緑。” 唐 杜甫 《对雪》诗:“乱云低薄暮,急雪舞迴风。” 清 曹寅 《惠山纳凉歌》:“柳上一蝉鸣不已,柳下迴风激流水。”
(2).曲名。《洞冥记》:“帝所幸宫人名 丽娟 ,年十四,玉肤柔软,吹气胜兰,不欲衣缨拂之,恐体痕也。每歌, 李延年 和之。于 芝生殿 唱《迴风》之曲,庭中花皆翻落。”极知(jí zhī)的意思:非常了解,极其熟悉
及时(jí shí)的意思:指做事情或采取行动的时机恰当,不拖延,不耽误。
菊篱(jú lí)的意思:指人们在菊花盛开的季节,用篱笆围起来的菊花园,用以观赏和赏菊。
开口(kāi kǒu)的意思:指开口说话或开口要求。
柳叶(liǔ yè)的意思:形容事物柔软、弯曲的形状或姿态。
马场(mǎ chǎng)的意思:指马跑的地方,也用来比喻热闹、繁忙的场所。
前夜(qián yè)的意思:指某个事件或行动发生之前的夜晚。
秋容(qiū róng)的意思:指人的容貌或气质在秋天时显得特别美丽或高贵。
戏马(xì mǎ)的意思:形容人或物被人任意摆弄、戏弄,失去自主权。
相知(xiāng zhī)的意思:相互了解并深知彼此的心意。
消愁(xiāo chóu)的意思:消除忧愁,解除烦恼。
杨柳(yáng liǔ)的意思:杨柳是指杨树和柳树,用来形容柔软、婉约的女子。
重阳(chóng yáng)的意思:重阳指的是农历九月初九这一天,也称为重阳节。在中国传统文化中,重阳节是一个重要的节日,人们会登高、赏菊、喝菊花酒,寓意祈求健康长寿。
开口笑(kāi kǒu xiào)的意思:指开口笑出声,表示非常开心、高兴。
- 鉴赏
这首明代诗人石沆的《闰重阳邀众社集座中又呈一律》描绘了重阳节时的景色变化和聚会的欢乐气氛。首句“两回风景惜重阳”表达了对重阳佳节的珍视,两次赏景都格外留意。接着,“倏见秋容变故常”写出了秋天景色的迅速转换,让人感到不同于往常。
“杨柳叶干前夜雨,芙蓉花老及时霜”通过杨柳叶子因雨而凋零、芙蓉花朵因霜而衰老的景象,进一步渲染了秋意的浓厚。诗人借此寓言人生的无常,暗示时光易逝。
“极知酒是消愁物”表达出在这样的时刻,借酒浇愁是人之常情,然而“何处台非戏马场”则暗示即使身处平凡之地,也能找到欢聚的乐趣,戏马场般的豪情依旧。
最后两句“拉得相知开口笑,不嫌醉倒菊篱傍”描绘了朋友们开怀畅饮,笑声连连,哪怕醉倒在菊花丛中也无妨,体现了诗人与友人之间的深厚友情和聚会的欢乐氛围。
整体来看,这首诗以重阳节为背景,通过自然景色的变化和聚会的场景,展现了诗人对生活的感慨和对友情的珍视。
- 作者介绍
- 猜你喜欢
斗米叹
斗米易钱钱一囊,台湾未闻此奇荒。
闻之自古疑荒唐,不意年来屡屡尝。
今年米价尤殊昂,一斗二升银煌煌。
市中之米作珠量,食米之人膏粱肠。
贫民得米为米浆,升杓在手千金装。
又有无米无可望,朝朝采藿登首阳。
旱潦之后草色黄,茹草不得为寇攘。
明火杀人取所藏,比于倭人尤堂皇。
劫夺孰与税敛强,时或放火烧民房。
亦习洋氛效薄凉,暴政焚杀皆寻常。
盗为饥驱情可伤,况有道殣无劻勷。
算及锱铢添税章,民不得食泪汪汪。
房捐市税何处偿,说增一倍告四方。
人人争欲望苍苍,望天或雨钱与粮。
无肉可敷眼前疮,无水可苏赪尾鲂。
呜呼,无米孰为指太仓。
《斗米叹》【清·洪繻】斗米易钱钱一囊,台湾未闻此奇荒。闻之自古疑荒唐,不意年来屡屡尝。今年米价尤殊昂,一斗二升银煌煌。市中之米作珠量,食米之人膏粱肠。贫民得米为米浆,升杓在手千金装。又有无米无可望,朝朝采藿登首阳。旱潦之后草色黄,茹草不得为寇攘。明火杀人取所藏,比于倭人尤堂皇。劫夺孰与税敛强,时或放火烧民房。亦习洋氛效薄凉,暴政焚杀皆寻常。盗为饥驱情可伤,况有道殣无劻勷。算及锱铢添税章,民不得食泪汪汪。房捐市税何处偿,说增一倍告四方。人人争欲望苍苍,望天或雨钱与粮。无肉可敷眼前疮,无水可苏赪尾鲂。呜呼,无米孰为指太仓。
https://www.xiaoshiju.com/shici/98167c688546144091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