岂矜勤学问,蕲得契根荄。
翠嶂纡屏户,澄流曲带阶。
北窗风亦至,惟觉惭无怀。
这首诗描绘了作者在书屋中赏泉石、阅诗书的情景,表达了对学问的谦逊态度和对自然的亲近之情。诗中以“泉石依今赏,诗书与古偕”开篇,点明了环境与心境的和谐统一,既有当下的赏玩,又有对古代文化的追慕。接着,“岂矜勤学问,蕲得契根荄”两句,表明了作者并非为了炫耀学问而学,而是希望通过学习达到与根本、本质相契合的境界,体现了其深邃的求知精神。
“翠嶂纡屏户,澄流曲带阶”描绘了书屋周围环境的清幽与雅致,翠绿的山峦仿佛是天然的屏障,清澈的水流蜿蜒绕过台阶,营造出一种静谧而充满生机的氛围。“北窗风亦至,惟觉惭无怀”则进一步展现了作者在自然与学问的交融中,内心的感受与反思。北窗之风带来的是自然界的气息,让作者在宁静中思考,或许有所感悟,也可能意识到自己在某些方面的不足,流露出一种谦逊与自省的态度。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细腻的描绘和深刻的思考,展现了作者在自然与学问之间寻求平衡与和谐的生活态度,以及对自我认知的不断追求。
明月扬州,正缤纷桂子,飞来瑶阙。
入掌珠圆,产自渥洼丹穴。试听啼为英物。
有多少、瑞云高结。
开汤饼、廿四桥边,玉箫檀口吹彻。弄獐书帖。
京华羁客成一笑,屐齿应折。
慧业文人,早向金闺名揭。今喜书香堪接。
看蓬矢、桑弧初设。
卜他日、谢氏超宗,凤毛检觅重说。
乾坤空洞,是何年营构,尽堪栖息。
万点飞云凭顿放,大道本来充塞。
霁月光风,青山绿树,妙意超形色。
絪缊变化,个中示我安宅。
长笑林下山间,无心世故,一枕眠苍石。
造化斡旋身上事,天地本吾居室。
无去无来,非空非相,泰宇元虚寂。
与君勘破,鸢鱼总是粗迹。
微风渐沈漏,中酒今宵,车马直泥人归。
催寒咽涕管弦切,登楼昨梦依稀。
何堪望遥信绝,愁伊人凝伫,树展云迷。
天涯便远,几回肠、泪检征衣。
魂断那时轻别,无绪纪丁宁,立遍斜晖。
多少长亭杨柳,眉痕不绾,钗影成非。
游思倦歇,指重弹、归与春期。
但将歌临怨,吹花任堕,团絮能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