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拼音版原文全文
送 叶 制 参 宋 /刘 克 庄 闻 说 秋 防 急 ,安 危 寄 阃 臣 。无 心 致 羔 雁 ,有 分 上 麒 麟 。毡 帽 环 吾 境 ,纶 巾 赖 此 人 。晋 朝 陶 庾 辈 ,岂 必 靠 江 神 。
- 诗文中出现的词语含义
-
安危(ān wēi)的意思:指人的生命安危,安全与危险。
羔雁(gāo yàn)的意思:比喻年幼无知的人。
江神(jiāng shén)的意思:指江河中的神灵,也泛指水神。
阃臣(kǔn chén)的意思:指忠诚守信的臣子。
纶巾(guān jīn)的意思:纶巾是指用纶丝做成的头巾,比喻聪明才智出众的人。
麒麟(qí lín)的意思:麒麟是一种传说中的神奇动物,象征着吉祥、祥瑞和美好的事物。
岂必(qǐ bì)的意思:用于反问,表示事情并非一定如此。
危寄(wēi jì)的意思:形容处境危险,生命受到威胁。
闻说(wén shuō)的意思:听说;听闻
无心(wú xīn)的意思:没有心思或意愿去做某事
有分(yǒu fèn)的意思:有区别、有差别
毡帽(zhān mào)的意思:指权力、地位的象征。
- 翻译
- 听说秋季边防形势紧张,国家的安危都寄托在将领身上。
我并无心去送礼求取官职,只希望能有机会为国效力,如同得到高贵的任命。
边境地区,毡帽人士环绕,幸亏有这样的人才来领导。
像晋朝的陶侃、庾亮那样的人才,他们的成就并非全依赖江神的庇佑。
- 注释
- 秋防:秋季边防。
阃臣:指边关将领。
羔雁:古代比喻进献的礼物,如羊和雁。
麟:古人认为麒麟是吉祥之物,这里喻指高位的任命。
毡帽:北方或边疆地区的民族传统头饰。
纶巾:古代文人常戴的丝带头巾,象征儒雅。
陶庾辈:指陶侃、庾亮等有才能的官员。
江神:古人认为江河有神灵,能影响人事。
- 鉴赏
此诗为宋代诗人刘克庄所作,名为《送叶制参》。诗中的意境和用词都体现了古典文学的婉约与深邃。
首句“闻说秋防急”表达的是边疆的紧迫防守情况,秋天往往是战事频发的季节,这里暗示了一种紧张的心情。紧接着,“安危寄阃臣”则是将国家的安危托付给那些忠诚的臣子,阃指的是宫殿的大门,这里的“阃臣”代指那些守卫在宫廷之人。
第三句“无心致羔雁”中的“羔雁”是古代对朋友的一种美称,这里表示虽然没有刻意去寻求或维护友情,但天长日久,自然而然地结下深厚的友谊。而“有分上麒麟”则是在说,有着共同的志向和理想,就像是古代传说的祥瑞之兽麒麟一样珍贵。
第四句“毡帽环吾境”中的“毡帽”是指北方民族所戴的一种皮制头盔,这里用来形容边塞的戍卒。而“纶巾赖此人”则是在说,国家对那些忠诚守卫边疆的人才有着极高的依赖和信任。
最后两句“晋朝陶庾辈,岂必靠江神”是诗人引用古代名将陶渊明、庾信等人的故事,提出一个反问:难道那些英雄人物能够仅凭借着什么神灵的庇护而立于不败之地吗?这里实际上是在赞扬那些通过个人才华和努力取得成就的人。
诗中融合了对边疆军事紧张局势的关注,对朋友情谊的珍视,以及对古代英雄人物才干的颂扬,展现了一种深厚的情感与广阔的历史视野。
- 作者介绍
- 猜你喜欢
闽无红
闽儿手拔闽山舞,醉著巫衫代神语。
绛绡三尺首髼然,千里腥风啸红虎。
但欲屠人饱红腹,不管飞花碎红雨。
一红唱而百红和,南剑津头血漂杵。
神兵十万自天来,扼红之喉剪红羽。
暮枭红党徇军门,晨缚红魁献明主。
尚书气与秋天杳,不忍歼红红可抚。
红争悔祸指闽天,巫亦今为帐前虏。
毁红旗,卧红鼓,红帓纷纷弃如土。
翠笠冲烟下南亩,我作铭诗勖尔红,愿闽无红千万古。
呜呼愿闽无红千万古,老去残红双鬓苍,休说干戈向儿女,只说尚书尔慈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