野田稻未熟,林爵窥官厨。
唧啾久檐端,似妨爨仆居。
案头(àn tóu)的意思:指案子上的事物,也比喻工作、学习的地方。
白饭(bái fàn)的意思:白饭是指没有任何调料或菜肴的普通米饭,也可以用来比喻平凡、无足轻重的事物或人。
不苟(bù gǒu)的意思:不苟指不苟且不苟且不苟懒惰敷衍,不认真负责。
法施(fǎ shī)的意思:指以法律的方式施行政策、法规、制度等。
唧啾(jī jiū)的意思:形容小动物或小孩子的叽叽喳喳的声音。
饥劬(jī qú)的意思:形容饥饿勤劳。
禽鸟(qín niǎo)的意思:指禽鸟类,也用来比喻人的行为轻浮不正派。
适值(shì zhí)的意思:适值指适宜、适合的价值。
田稻(tián dào)的意思:指农田里的稻谷,比喻农民辛勤耕种的劳动成果。
庭宇(tíng yǔ)的意思:指家庭的住宅、宅院。
微躯(wēi qū)的意思:形容身体虚弱,体弱多病。
物性(wù xìng)的意思:指事物所具有的特定性质和性能。
须臾(xū yú)的意思:极短的时间;片刻
野田(yě tián)的意思:指田地荒芜、草木丛生,形容荒废、不经营的田地。
这首诗名为《馈爵》,是明代诗人孙仪所作。诗中通过描绘一只饥饿的鸟儿窥视官府粮库的情景,以及它对食物的坚持与选择,表达了对自然界万物生存状态的深刻思考。
首句“野田稻未熟”,点明了故事发生的背景——田野上的稻谷还未成熟,暗示了鸟儿的饥饿与困境。接着,“林爵窥官厨”描绘了鸟儿的目光投向官府的粮库,流露出其对食物的渴望。而“唧啾久檐端,似妨爨仆居”则通过鸟儿长时间停留在屋檐上,似乎在等待或观察,进一步展现了其耐心与智慧。
“虽饥不苟下,孰谓禽鸟愚”两句,诗人以反问的形式,赞扬了鸟儿的坚持与不屈,反驳了世人对禽鸟的误解。接下来,“嗟为微躯役,灵蠢同饥劬”表达了对所有生命在生存压力下的共同苦难的同情,强调了生命的平等与共通。
“固知物性在,法施规岂虚”则揭示了自然法则的存在及其对生物行为的指导意义,体现了诗人对自然界规律的尊重与理解。最后,“案头有白饭,适值黏书馀。取之撒庭宇,聊用宽须臾”描述了诗人自己在案头发现剩余的米饭,将其洒在庭院中,以此来缓解鸟儿的饥饿,表现了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美好愿望。
整首诗通过细腻的描写和深刻的思考,不仅展现了诗人对自然界的洞察力,也传达了对生命价值的尊重和对和谐共生的向往。
建置惟旌绩,运筹匪诩勋。
永期纪劳勚,宁为赏烟云。
保大天垂贶,开遐予敢勤。
帑原出内库,督未命将军。
抡武驻冬日,庆成临沼濆。
诘戎求世德,宝训揭鸿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