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诗文中出现的词语含义
-
并坐(bìng zuò)的意思:指多人一起坐在一起,表示和睦、团结。
不在(bù zài)的意思:不在表示不在某个地方或不参与某个活动。
凤皇(fèng huáng)的意思:指凤凰,比喻君主或者贤明的统治者。
孤竹(gū zhú)的意思:形容孤独无依、独立自主。
君子(jūn zǐ)的意思:君子指的是有德行和高尚品质的人,通常用来形容有修养、有风度、有道德的人。
鸣管(míng guǎn)的意思:指吹奏乐器,特指吹奏管乐器。
岂不(qǐ bù)的意思:表示反问或加强语气,意为“难道不是吗?”、“难道不会吗?”等。
千岁(qiān suì)的意思:形容人的寿命长久,也可用来形容事物历史悠久。
日相(rì xiāng)的意思:指人的相貌或气质在日光下显得美丽动人。
相御(xiāng yù)的意思:相互尊敬、互相之间礼貌待人
新声(xīn shēng)的意思:指新的声音、新的声势。
艳曲(yàn qǔ)的意思:形容文章或音乐等艺术作品色彩丰富、吸引人。
一时(yī shí)的意思:一小段时间内,暂时的。
中清(zhōng qīng)的意思:中庸之清洁,指人品高尚,行为端正,清正廉洁。
- 鉴赏
这首诗由明代诗人李攀龙所作,名为《古意(其三)》。诗中描绘了一幅关于孤竹与雄鸣管的景象,以及对美好音乐与理想境界的向往。
首句“嶰阴有孤竹,常含千岁霜”,以孤竹在嶰阴之地,历经千年霜雪的洗礼,象征着坚韧不拔的精神和岁月的沉淀。接着,“截为雄鸣管,其音中清商”描述了将孤竹制成雄鸣之管,其声音能与清商之音共鸣,展现出音乐的美妙与和谐。
“岂不在人耳,世已无凤皇”一句,表达了尽管音乐美妙,却因世道变迁,已难觅知音,如同凤凰不再飞翔于世间,暗含对时代变化的感慨。接下来,“新声自一时,艳曲乱高倡”则指出新音乐虽一时流行,但往往伴随着浮华与喧嚣,失去了音乐应有的纯粹与深邃。
最后,“安得日相御,并坐君子堂”表达了诗人对于能够与志同道合之人共享音乐之美的渴望,希望在君子之堂中,每日都能聆听美妙的音乐,享受心灵的愉悦与精神的升华。
整首诗通过孤竹与雄鸣管的意象,以及对音乐与理想境界的探讨,展现了诗人对美好事物的追求与对现实的反思,体现了其深厚的艺术造诣和人文关怀。
- 作者介绍
- 猜你喜欢
渡淮寄养浩
竹清寒房静,残月在西壁。
悄悄灯影微,尸坐弃枕席。
井华饮蟾蜍,玄云成五色。
明知非世谋,精诣在六籍。
我行长淮浪,冻树挟春碧。
梦子白纻宽,双眸炯空激。
书来屡在手,此意何的的。
数回不成欢,远别乃复恻。
归雁临风翔,先之寄深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