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人嗟莫并,一世竟何成。
毁壁千秋痛,看云此日情。
这首诗是明代文学家方孝孺所作的《二十九日(其三)》。诗中表达了对逝去贤者的哀悼与怀念,以及对家族传承的感慨。
首句“就木悲贤杰”,诗人以“就木”比喻贤者已逝,表达出对逝者的深切哀伤和对贤能之士离世的惋惜之情。“持家赖哲兄”,则转而赞美在家族中起到支柱作用的智者,强调了家族中智慧人物的重要性。
接着,“三人嗟莫并,一世竟何成。”这两句通过对比三人(此处可能暗指逝去的贤者、家族中的智者以及诗人自己)的不同命运,表达了对人生无常、世事难料的感慨,同时也流露出对未能共同成就一番事业的遗憾。
“毁壁千秋痛,看云此日情。”这两句进一步深化了主题,将对逝者的哀思与对自然景象的观察相结合,通过“毁壁”(可能象征着逝去的贤者或家族的损失)的痛苦回忆,与眼前的云彩(象征着时间的流逝和生命的短暂)相映衬,表达了对时光易逝、生命脆弱的深刻反思。
最后,“遥怜小儿子,念我倚栏楹。”诗人转向对家族未来的忧虑,表达了对年幼子嗣的关爱与期望,同时暗示了自己的身世与家族命运的紧密联系,以及对未来不确定性的担忧。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对逝者哀悼、家族传承、个人命运与时代变迁的思考,展现了方孝孺深沉的情感世界和对人生哲理的深刻洞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