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林日已繁,隔我遥山青。
下帘成幽卧,野鸟鸣嘤嘤。
鸟鸣有时息,春林亦衰寂。
这首诗由宋代诗人沈辽所作,名为《春林》。诗中描绘了春天林木繁茂的景象,以及由此引发的内心感受。
首句“春林日已繁”,开篇即点明季节与环境,春日里林木繁盛,生机勃勃。接着,“隔我遥山青”一句,通过远山的青色,营造出一种距离感和静谧的氛围,仿佛将读者带入了一个远离尘嚣的世界。
“下帘成幽卧,野鸟鸣嘤嘤”两句,进一步渲染了这种宁静的氛围。诗人选择闭帘独处,享受这份幽静,而远处的野鸟鸣叫,虽是自然之声,却也增添了几分生动与和谐。这里,诗人通过细腻的观察,捕捉到了自然界的细微变化,表现出对生活的细致体悟。
接下来,“鸟鸣有时息,春林亦衰寂”两句,诗人从动态转向静态,描绘了自然界中的循环更替。鸟鸣声时有时无,春林也有其衰落之时,这不仅是对自然现象的描述,也是对生命轮回的深刻思考。诗人在这里表达了对时间流逝、万物更迭的感慨,以及对生命短暂的深沉思考。
最后,“生物自环转,何心翻戚戚”两句,诗人以哲学的视角,探讨了生命的本质与意义。他认为,无论是自然界还是人类社会,生命都在不断地循环往复,这是一种自然规律,无需过分忧虑或悲伤。诗人通过这一观点,传达了一种豁达乐观的生活态度,鼓励人们以平和的心态面对生活中的起伏与变迁。
整体而言,这首《春林》诗通过对春日林景的细腻描绘,以及对生命、时间的深刻思考,展现了诗人对自然与人生的独特感悟,语言清新自然,情感真挚深沉,是一首富有哲理意味的佳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