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诗句网 2025年04月19日(农历三月廿二日) 乙巳蛇年 星期六
当前位置:小诗句网 > 诗词大全 > 《送毛敬父之庐州》
《送毛敬父之庐州》全文
明 / 薛蕙   形式: 五言律诗  押[虞]韵

北峡吞淮口,东陵海隅

霍山岳镇肥水濡须

从事之官远,观风问俗殊。

庐江多小吏,应候府中趋。

(0)
拼音版原文全文
sòngmáojìngzhīzhōu
míng / xuēhuì

běixiátūnhuáikǒudōnglíngkònghǎi

huòshānfēnyuèzhènféishuǐhùn

cóngshìzhīguānyuǎnguānfēngwènshū

jiāngduōxiǎoyìnghòuzhōng

诗文中出现的词语含义

从事(cóng shì)的意思:从事表示从事某种工作或活动。

东陵(dōng líng)的意思:指人死后埋葬的地方,也用来比喻人们的归宿或安息之地。

肥水(féi shuǐ)的意思:指容易得到好处、便宜的地方。

风问(fēng wèn)的意思:形容消息传播迅速,人们争相询问。

观风(guān fēng)的意思:观察风向,预测未来的变化。

海隅(hǎi yú)的意思:海边的角落或边缘地带。

候府(hòu fǔ)的意思:指官员或富贵人家的府邸,也用来比喻权贵之家。

霍山(huò shān)的意思:指人勇敢无畏,意志坚定,坚持不懈的精神状态。

濡须(rú xū)的意思:形容人的头发湿润而有光泽。

问俗(wèn sú)的意思:了解民俗风情,探究世间百态。

小吏(xiǎo lì)的意思:小吏指的是低级官员或小官僚。

应候(yìng hòu)的意思:等待时机,等待合适的时机行动。

岳镇(yuè zhèn)的意思:指妻子掌握家庭大权,丈夫在家中地位低下。

鉴赏

这首明代薛蕙的《送毛敬父之庐州》描绘了送别友人毛敬父前往庐州任职的场景。诗的前两句“北峡吞淮口,东陵控海隅”以宏大的地理意象开篇,北峡雄浑地吞没了淮河入海口,东陵则扼守着海角的要冲,展现出庐州地理位置的重要。接着,“霍山分岳镇,肥水混濡须”进一步描绘了庐州周围的自然风光,霍山如巨岳护卫,肥水与濡须交织,景色壮丽。

诗人感慨友人此行遥远,“从事之官远”,暗示了旅途的艰辛和职责的重大。他关心友人的风土民情,“观风问俗殊”,希望毛敬父能深入了解当地风俗习惯。最后两句“庐江多小吏,应候府中趋”,点出庐州官场的特点,小吏众多,友人将忙于应对各种事务,表达了对友人繁忙工作的预见和对他的祝愿。

整体来看,这首诗寓情于景,既有对友人赴任的关切,又展示了庐州的风貌,是一首富有地方特色和人文关怀的送别之作。

作者介绍
薛蕙

薛蕙
朝代:明   生辰:1489~1539年

薛蕙(1489~1539年),明朝大臣。祖居亳州城内薛家巷。年十二能诗。举正德九年进士,授刑部主事。谏武宗南巡,受杖夺俸。旋引疾归。起故官,改吏部,历考功郎中。正德十五年(1520年)薛蕙再次被起用,任吏部考功司郎中。嘉靖二年(1523年),朝中发生“大礼”之争,薛蕙撰写《为人后解》《为人后辨》等万言书上奏,反对皇上以生父为皇考,招致皇帝大怒,被捕押于镇抚司后赦出。嘉靖十八年(1539年),薛蕙担任春坊司直兼翰林检讨司,不久病死家中,享年五十,被追封为太常少卿。
猜你喜欢

次韵·其二

池塘过雨水生漪,倚槛观鱼自悦怡。

长日似添诗有趣,故人因为病相知。

凉风忽过帘钩动,午箭初长刻漏移。

何处榴花照人面,隔墙红过两三枝。

(0)

殿试谢恩次韵

御柳青青白玉桥,无端春色暖宫袍。

蓬莱云气红楼近,阊阖天风紫殿飘。

士子拜恩文物盛,舍人赞礼旺声高。

小臣虽出江湖远,马上听莺梦早朝。

(0)

观驾春游·其一

箫韶风细入清虚,日暖旌旗卷复舒。

双凤晓开金羽箭,六龙春驾紫云车。

将军斜插黄金虎,丞相低垂锦带鱼。

遥想金盘珠露滑,江南渴杀病相如。

(0)

偕侍御郭翰卿过钟山大崇禧万寿寺文皇潜邸所建御榻在焉侍御索诗因为赋此

虎踞龙蟠王气多,云深石磴碧嵯峨。

珠峰独占金陵胜,宝地尝经翠辇过。

花草旧曾沾雨露,殿台今已近星河。

登高愿效封人祝,万岁千秋保太和。

(0)

和权上人

故人久不见,怅望思迟留。

白雁寒沙月,黄云老树秋。

风霜侵客鬓,鼓角入边愁。

满目关河兴,登临倦倚楼。

(0)

与邻寓人隔壁对月夜话

禦寇连墙屋,神交得谢瞻。

偶逢吾所契,共语月当檐。

微禄终何补,良才尚此淹。

凭君纵玄论,未怪发幽潜。

(0)
诗词分类
思亲 伤感 感慨 军旅 离别 乐府 壮志难酬 归隐 和诗 伤逝 泰山 闺怨 羁旅 奉和 赞颂 应制 离愁 伤春
诗人
关盼盼 赵顼 李忱 刘义隆 鲍寿孙 窦叔向 刘伶 陈玉璂 宝鋆 孟简 林之奇 陈文烛 崔护 颜师古 周子义 石达开 文震亨 赵桓
诗词赏析
名句欣赏

Copyright © 2025 小诗句网

本站提供古诗原文及赏析、诗人简介及诗词名句大全。

网站备案/许可证号:鲁ICP备2023034539号-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