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拼音版原文全文
送 吕 冲 之 司 谏 使 北 宋 /梅 尧 臣 虏 人 多 窃 朝 廷 礼 ,译 者 交 传 应 对 辞 。羊 酪 调 羹 尊 汉 使 ,氈 堂 举 酒 见 阏 氏 。曚 曚 白 日 穿 云 出 ,漭 漭 黄 沙 作 雾 吹 。知 去 燕 京 几 千 里 ,胡 笳 乱 动 月 明 时 。
- 诗文中出现的词语含义
-
白日(bái rì)的意思:指白天、日间。也可用来形容事情明摆着的、显而易见的。
朝廷(cháo tíng)的意思:指国家政权的中心,也可以指官方机构或政府。
调羹(tiáo gēng)的意思:指用各种手段、方法操纵、控制他人,以达到自己的目的。
胡笳(hú jiā)的意思:指悲伤的笛子声音,形容哀怨、悲伤的情感。
乱动(luàn dòng)的意思:指行动或行为不慎,带来混乱或麻烦。
漭漭(mǎng mǎng)的意思:形容水面宽阔,延伸无边的样子
明时(míng shí)的意思:明时意为明天的时候,也指将来的时候。
千里(qiān lǐ)的意思:指很远的距离。
燕京(yān jīng)的意思:指北京,古代称为燕京的首都。
阏氏(yān zhī)的意思:指事情没有发展、没有进展,停滞不前。
羊酪(yáng lào)的意思:指善于讨好上级,奉承拍马的人。
译者(yì zhě)的意思:指将一种语言或文字翻译成另一种语言或文字的人。
应对(yìng duì)的意思:应对指的是面对困难、挑战或问题时,采取合适的行动和策略来应付或解决。
月明(yuè míng)的意思:形容月亮明亮照耀的夜晚。
毡堂(zhān táng)的意思:指朝廷或官府。
- 翻译
- 敌虏之人常偷取朝廷的礼仪,使者们互相传递应对的话语。
他们用羊奶酪调制汤羹以尊敬汉使,毡帐中举杯敬酒迎接阏氏。
昏暗的白天穿透云层显现,广阔的黄沙卷起如雾的尘埃。
我知道离燕京有几千里的路程,只有在月光下胡笳声杂乱响起的时候才感觉得到。
- 注释
- 虏人:指敌对民族的人。
朝廷:指当时的中央政权。
礼:礼仪。
译者:翻译人员。
应对辞:外交应答的话语。
羊酪:羊奶制成的食品。
尊:尊敬。
汉使:汉朝的使者。
阏氏:古代匈奴等游牧民族的王后或高级女性首领。
曚曚:形容天色阴暗不明。
漭漭:形容广阔无垠。
黄沙:沙漠中的沙子。
雾吹:像雾一样吹散。
燕京:古代地名,这里指中原地区。
胡笳:一种来自北方的管乐器。
明时:明亮的时候,指月光下。
- 鉴赏
这首诗是宋代诗人梅尧臣的《送吕冲之司谏使北》,描绘了吕冲之出使北方虏地的情景。首句“虏人多窃朝廷礼”暗示了边疆民族对中原文化的仰慕和模仿,同时也揭示了使者任务的复杂性。次句“译者交传应对辞”则展现了使者与异族沟通的场景,翻译是文化交流的重要桥梁。
“羊酪调羹尊汉使”写出了当地人为表示尊重,用羊乳调制的饮食款待汉使,体现了边地人民的习俗和外交礼仪。接下来两句“毡堂举酒见阏氏”描绘了使者在毡帐中与匈奴贵族女性领袖相见的场面,气氛庄重而神秘。
“曚曚白日穿云出,漭漭黄沙作雾吹”通过自然景象,渲染了边塞的辽阔与荒凉,烘托出使者的孤独与艰辛。最后一句“胡笳乱动月明时”以胡笳声在月夜中的回荡,表达了诗人对友人行程的关切以及对边关生活的想象,余音袅袅,引人深思。
整首诗通过细节描绘和象征手法,展现了使者出使北地的艰辛与文化交融的微妙,既有壮志豪情,又含人文关怀,是一首富有历史感和情感深度的送别诗。
- 作者介绍
- 猜你喜欢
旅兴·其三十七
少年不信老,怪闻老人言。
匆匆老到眼,却忆少年愆。
逝川莫回流,乌兔日夜奔。
忧思集方寸,郁气如云屯。
试为少年道,听之亦茫然。
顾谓少年子,聆我尔汝篇。
尔未及我耄,我曾犹尔妍。
劝尔无我厌,勿令人尔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