昔愁杜鹃多,今恨杜鹃少。
杜鹃为我啼,莫惜到天晓。
这首诗名为《怨歌(其二)》,由明代末年至清代初期的诗人屈大均所作。在这首诗中,诗人以杜鹃鸟的啼鸣作为抒发情感的媒介,表达了内心的愁绪与遗憾。
“昔愁杜鹃多,今恨杜鹃少。”开篇两句,诗人将过去与现在进行对比,昔日杜鹃鸟众多,而如今却感到稀少。这种变化引发了诗人对时光流逝、物是人非的感慨,以及对往日美好时光的怀念和对现状的不满或哀伤。
“杜鹃为我啼,莫惜到天晓。”后两句进一步深化了这种情感。杜鹃鸟的啼鸣仿佛在为诗人诉说心中的愁苦,诗人希望杜鹃鸟的啼叫能够持续到天明,似乎在表达一种不愿面对现实、逃避现实的情绪,或是对某种情感的执着追求。
整首诗通过杜鹃鸟这一意象,巧妙地传达了诗人复杂的情感世界,既有对过往的追忆,也有对现实的无奈,以及对未来的一种期待或渴望。屈大均以其细腻的笔触和深沉的情感,展现了个人内心世界的波澜起伏,让人感受到一种深深的悲凉与哀愁。
地球浑浑周八极,大块郁积多名山。
汪洋巨海不知几万里,乃有此岛虱其间。
关东八州特秀出,落落晃山天半悬。
乱峰插云俯水立,怒涛泼地轰雷阗。
坐令三百诸侯竭土木,朘民膏血供云烟。
下有黑狮白虎踆踆踠踠伏阙下,上有琼楼玉宇高处天风寒。
中间一人冕旒拟王者,今古护卫僧官千。
呜呼将军主政七百载,唯汝勋业差可观。
即今霸图寥落披此卷,尚足令我开笑颜。
古称海上蓬莱方壶圆峤可望不可即,我曰其然岂其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