置之夜庑下,光掩隋侯珠。
《遇兴七首·其三》全文
-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一段关于发现珍稀宝玉的故事。诗人以生动的笔触,展现了人们在面对未知之物时的种种反应,从最初的惊喜到后来的困惑与失落,情感起伏,引人深思。
“魏人得宝玉,观者入五都。” 开篇即以夸张的手法,强调了宝玉的珍贵与吸引人的力量,仿佛整个世界都被这颗宝石所吸引,人们纷纷前来一睹其风采。
“置之夜庑下,光掩隋侯珠。” 描述了宝玉被放置在夜晚的走廊中,其光芒竟掩盖了传说中的隋侯珠,进一步突出了宝玉的非凡之处。
“举家怪且怖,弃之远市墟。” 宝玉的出现引起了全家人的惊讶与恐惧,他们最终选择将其丢弃在远离人群的地方,或许是出于对未知事物的不安,或是对财富的畏惧。
“若无邻人识,至宝空长吁。” 最后两句表达了深深的遗憾与惋惜,如果没有人能识别出这颗真正的宝物,那么它将永远被埋没,徒留一声声叹息。
整首诗通过一个寓言故事,反映了人们对财富与未知事物的复杂心态,以及在面对巨大价值时可能产生的恐惧与犹豫。同时,也暗示了知识与理解的重要性,只有通过正确的认识和利用,才能让真正的宝藏发挥其应有的价值。
- 作者介绍
- 猜你喜欢
送华涛东归
江上丹枫堕夜霜,式微愁思岂禁伤。
壮图万里青云在,旧径三条碧草长。
匹马归来江练白,恶氛收尽楚天凉。
大明继照光华旦,提笔相期翰墨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