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山抱村转,渭水带沙浑。
- 拼音版原文全文
次 韵 子 瞻 麻 田 青 峰 寺 下 院 翠 麓 亭 宋 /苏 辙 走 马 红 尘 合 ,开 怀 野 寺 存 。南 山 抱 村 转 ,渭 水 带 沙 浑 。亭 峻 朱 栏 绕 ,堂 虚 白 佛 尊 。烦 襟 喜 修 竹 ,倦 马 乐 芳 荪 。白 (叠 毛 )柔 随 手 ,清 泉 满 照 盆 。尘 颜 洗 濯 净 ,髀 肉 再 三 扪 。馈 食 青 蔬 软 ,流 匙 细 粟 翻 。老 僧 勿 施 敬 ,对 客 说 山 门 。
- 诗文中出现的词语含义
-
髀肉(bì ròu)的意思:指人的大腿肉,比喻贪图安逸、奢侈享受而不思进取的境地。
尘颜(chén yán)的意思:指尘土扬起,脸上弄上尘土,形容落魄、颓废、失意的样子。
烦襟(fán jīn)的意思:形容内心焦虑、烦闷,情绪不安。
芳荪(fāng sūn)的意思:形容花草香气浓郁,使人陶醉。
红尘(hóng chén)的意思:红尘是指尘世间的繁华喧嚣、纷扰琐事,也代表着人世间的欢乐与痛苦。
开怀(kāi huái)的意思:形容心情愉快,心怀欢乐。
馈食(kuì shí)的意思:馈赠食物,给予食物
老僧(lǎo sēng)的意思:指年老的佛教僧人,也用来形容年纪大的人。
流匙(liú chí)的意思:指人们流传下来的一把钥匙,比喻传统、习俗或智慧等。
南山(nán shān)的意思:指的是南方的山,也可泛指高山。
青蔬(qīng shū)的意思:指蔬菜和青草,比喻平凡朴素的生活。
山门(shān mén)的意思:指山脉中的门户,也比喻进入某个地方或机构的入口。
施敬(shī jìng)的意思:表示对别人的尊敬和礼貌。
说山(shuō shān)的意思:形容夸大其词,言过其实。
随手(suí shǒu)的意思:随手指的是做事情时顺手拿取或处理,不费力气。
洗濯(xǐ zhuó)的意思:洗涤衣物。
修竹(xiū zhú)的意思:指人品修养高尚,如同修剪整齐的竹子一般。
虚白(xū bái)的意思:指空白无物,没有填充的状态。
野寺(yě sì)的意思:指没有经过修缮、管理的庙宇或寺院。
再三(zài sān)的意思:多次、反复
照盆(zhào pén)的意思:形容人的脸色或神情十分难看,非常难看。
朱栏(zhū lán)的意思:指红色的栏杆,也用来比喻美好的事物。
走马(zǒu mǎ)的意思:走马是指乘马行走,也可指迅速行动或快速推进。
- 翻译
- 策马穿行在繁华尘世中,心中仍怀有野寺的宁静。
南山环绕着村庄,渭水夹杂着沙粒显得浑浊。
亭台高耸,朱红色栏杆环绕,大堂空旷,白佛像庄重肃穆。
竹林让烦恼的心情得以舒缓,疲惫的马匹也喜爱芳香的荪草。
洁白的毛巾随手可得,清泉溢满盆子映照出明亮的影像。
洗净风尘的脸庞,反复摸大腿感受久违的轻松。
享用着青菜软饭,勺子舀起细小的米粒翻动。
老僧无需过多礼敬,只向客人介绍山门的故事。
- 注释
- 走马:策马。
红尘:繁华尘世。
合:怀有。
南山:环绕村庄的南山。
抱村:环绕村庄。
渭水:渭河。
带沙浑:夹杂沙粒浑浊。
亭峻:亭台高耸。
朱栏:朱红色栏杆。
堂虚:大堂空旷。
白佛尊:白佛像。
修竹:修长的竹子。
倦马:疲惫的马匹。
芳荪:芳香的荪草。
白氎:洁白的毛巾。
满照:溢满。
髀肉:大腿。
馈食:食物。
青蔬软:青菜软饭。
流匙:勺子。
细粟:细小的米粒。
老僧:老和尚。
勿施敬:无需过多礼敬。
对客:向客人。
说山门:介绍山门。
- 鉴赏
这首诗是宋代文学家苏辙的《次韵子瞻麻田青峰寺下院翠麓亭》,诗人以行走于红尘中的清新视角,描绘了麻田青峰寺下院翠麓亭的宁静与自然之美。首联“走马红尘合,开怀野寺存”展现了诗人从喧嚣世俗中抽身,来到寺中暂得宁静的心境。接下来的“南山抱村转,渭水带沙浑”描绘了山势环绕村庄,渭水沙浑的田园风光。
诗人进一步细致描绘了亭台楼阁:“亭峻朱栏绕,堂虚白佛尊”,朱栏映衬着翠麓亭的峻峭,空旷的大堂内供奉着洁白的佛像。在这样的环境中,诗人感到“烦襟喜修竹,倦马乐芳荪”,竹林和香草给他带来了心灵的舒缓和疲惫的解脱。
“白氎柔随手,清泉满照盆”写的是寺中的生活细节,泉水清澈,洗涤去尘埃,让人心情愉悦。诗人甚至用手抚摸大腿,感受久违的轻松。“馈食青蔬软,流匙细粟翻”描述了僧人提供的简单而美味的素食,流露出对僧侣生活的赞赏。
最后,诗人以“老僧勿施敬,对客说山门”收尾,表达了对老僧淡泊名利、自在生活的敬意,也暗示了自己对这种清静生活的向往。整首诗语言质朴,情感真挚,展现了诗人对自然与禅意的深深热爱。
- 作者介绍
- 猜你喜欢
癸卯喜雪
一夜阴云匝四溟,朝来嘉雪洒寰瀛。
因风絮起先春媚,剪水花飞到地轻。
天际定迷琼蕊屑,世间今有玉楼成。
应时何止销民疹,直压胡沙万里清。
晚步后园觉有春色
桃李知春意,阳和到嫩萌。
风霜谁自困,莺蝶始多情。
终入芳菲赏,休论早晚荣。
穷边何所负,轰鼓醉金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