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诗句网 2025年04月26日(农历三月廿九日) 乙巳蛇年 星期六
当前位置:小诗句网 > 诗词大全 > 《兰若杂言·其四》
《兰若杂言·其四》全文
宋 / 释净端   形式: 七言绝句  押[先]韵

野老欣欣自然,斋馀无事林泉

门前竟日无人到,夜对乔松月在天。

(0)
诗文中出现的词语含义

竟日(jìng rì)的意思:整整一天,连续的一天

林泉(lín quán)的意思:指山林中的泉水,比喻清幽幽静的环境。

乔松(qiáo sōng)的意思:指人的行为高尚、品质纯洁,不受外界诱惑而坚守正道。

松月(sōng yuè)的意思:指松树下的明月,比喻高洁清雅的品质或高尚的人格。

无事(wú shì)的意思:没有事情发生,平静无事

无人(wú rén)的意思:没有人,没有人照料或管理的状态

欣欣(xīn xīn)的意思:形容非常高兴、喜悦的样子。

野老(yě lǎo)的意思:指智慧、经验丰富的老人。

自然(zì rán)的意思:指与人类社会活动无关的事物或现象,也指没有经过人工加工处理的状态。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一位僧人释净端在山林中的生活状态,充满了宁静与自然之美。

首句“野老欣欣任自然”,以“野老”自比,表达出诗人顺应自然、随遇而安的生活态度。“欣欣”二字生动地展现了内心的喜悦与满足,仿佛在大自然中找到了心灵的归宿。

次句“斋馀无事玩林泉”,描述了诗人斋戒之后的闲暇时光,他选择在林泉之间寻找乐趣。这里的“林泉”象征着自然界的美好与宁静,诗人通过游玩林泉,进一步深化了与自然的和谐关系。

第三句“门前竟日无人到”,点明了诗人生活的环境与氛围。在这样的环境中,诗人与外界相对隔绝,享受着独处的宁静与自由。这不仅是一种逃避尘世喧嚣的选择,更是一种对内心世界的深入探索与追求。

最后一句“夜对乔松月在天”,将画面推向夜晚,诗人面对高大的松树,仰望满天的明月。这一场景既富有诗意,又蕴含哲理,象征着诗人与自然界的深层连接,以及对宇宙奥秘的向往与思考。月光洒在松树上,不仅照亮了四周,也照亮了诗人的心灵世界,使他在宁静中感受到了宇宙的广阔与生命的深邃。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对僧人释净端日常生活的细腻描绘,展现了其与自然和谐共处的生活哲学,以及在孤独与宁静中寻求精神寄托的心境。诗中充满了对自然美的赞美和对内心世界的深刻洞察,是一幅静谧而又富有哲思的画面。

作者介绍

释净端
朝代:宋

释净端(一○三二~一一○三),俗姓邱,字表明,归安(今浙江吴兴)人。肄业吴山解空讲院,顿契心法,乃从仁岳法师受公《楞严》要旨。参宝觉齐岳禅师得悟。见弄狮子者,丛林号为端师子,自号安闲和尚。徽宗崇宁二年趺坐而化,年七十二。有《吴山集》,已佚。事见《禅林僧宝传》卷一九、《罗湖野录》卷一、清光绪《归安县志》卷四三、《吴兴诗存》卷一四。今录诗四十二首。
猜你喜欢

三月三十日前人有诗云共君今夜不须睡未到晓

风雨年年横,莺花处处残。
衰颜随节变,幽兴与春阑。
俗眼从渠白,孤衷只自丹。
平生知任运,那复较暄寒。

(0)

上郑漕二首

孤迹平生似转蓬,少而豪迈老羁穷。
荣华路上黄粱梦,英俊丛中白发翁。
身堕穷山三峡里,心随流水大江东。
夤缘展翅斜阳晚,须仗扶摇一鹗风。

(0)

五月十三日种竹偶成二首

开拓无多地,栽培只数竿。
云分千亩润,风送一窗寒。
坐上清阴罩,墙边野色团。
课奴勤灌溉,日日报平安。

(0)

远色阁二首

高人了色空,法界无近远。
客来一登临,正好高著眼。

(0)

新开小轩晁子西有诗以韵答之二首

我无先世英,敢望燕台筑。
譬如坎井蛙,拘虚徒窘束。
又如鹪鹩巢,所寄一枝足。
名不闻公卿,迹非侣樵牧。
眼花鬓毛霜,黾勉作侯服。
吏才固不高,民事亦稍熟。
每欲思寡过,岂敢求多福。
君公迟风云,行矣龙起陆。
佳篇杂沓来,文绣被土木。
坐令北窗下,不知有穷独。
相逢一笑粲,语妙席自促。
凭谁觅仙方,造酒逡巡速。

(0)

再作云溪

修篁卫长江,云气自翔集。
中有无心人,片云随出入。

(0)
诗词分类
怀远 托物言志 七夕节 乐观 地点 抒情 赠答 写雪 西湖 写水 生活 愤慨 忧国忧民 思亲 伤感 感慨 军旅 离别
诗人
冯京 韩忠彦 陈尧叟 郑颢 杨士芳 马援 刘沆 李方膺 全思诚 吴季子 郑伯熊 邓显鹤 侯蒙 陈宏谋 阿桂 金章宗 赵岐 蔡蒙吉
诗词赏析
名句欣赏

Copyright © 2025 小诗句网

本站提供古诗原文及赏析、诗人简介及诗词名句大全。

网站备案/许可证号:鲁ICP备2023034539号-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