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诗文中出现的词语含义
-
边人(biān rén)的意思:指在边境地区生活的人。
草莱(cǎo lái)的意思:指不合时宜的言行举止,不得体的行为。
猖狂(chāng kuáng)的意思:形容行为或态度极度狂妄、放肆、疯狂。
崔嵬(cuī wéi)的意思:形容山峰高耸,非常险峻。
单于(chán yú)的意思:指匈奴的首领,也用来形容权势极大的人。
咄嗟(duō jiē)的意思:突然,立刻
胡秦(hú qín)的意思:指不分青红皂白,乱搅一团。
骄子(jiāo zǐ)的意思:自豪而骄傲的人。
藉藉(jí jí)的意思:形容事物密集、繁多。
密迩(mì ěr)的意思:非常接近或紧密相连
名将(míng jiàng)的意思:指在军事或者其他领域中具有卓越才能和出色表现的将领或人才。
气雄(qì xióng)的意思:形容气势雄壮,威风凛凛。
塞垣(sāi yuán)的意思:指边塞的城垣,比喻国家边疆的防线或边境线。
沙朔(shā shuò)的意思:形容草木茂盛、繁荣昌盛的景象。
朔气(shuò qì)的意思:指初冬时节的寒气。
天骄(tiān jiāo)的意思:指非常自豪、傲慢的人。
亭堠(tíng hòu)的意思:指事物相互依赖,互相支撑的关系。
无名(wú míng)的意思:没有名字,无名无姓。
云中(yún zhōng)的意思:形容事物难以捉摸或虚无缥缈。
- 注释
- 朝:早晨。
云中郡:古代边防重镇。
单于台:纪念匈奴首领的建筑。
胡秦:指匈奴和秦国,此处泛指北方游牧民族。
密迩:非常接近。
沙朔:沙漠边塞。
天骄子:对北方游牧民族的尊称。
塞垣:边疆、城墙。
亭堠:古代边境上的烽火台。
崔嵬:高大巍峨。
咄嗟:表示短促的感叹声。
涂草莱:形容生活艰难,如同荒草丛生。
- 翻译
- 早晨我进入云中郡,向北遥望单于台。
胡秦两国相距如此之近,沙漠边塞的气势多么雄壮啊。
那些剽悍的天之骄子,又嚣张地回来了。
边疆没有能名震一方的将领,烽火台孤独地耸立着。
我不禁感叹,边民们的生活如同荒野草木般艰难。
-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诗人远行至云中郡,面对单于台的所见所感。开篇两句“朝入云中郡,北望单于台”设置了宏伟壮丽的画面,也表明了诗人的所处与视线。
接下来的“胡秦何密迩,沙朔气雄哉”展现了边塞的荒凉与雄浑之气。胡人与秦地(即中原)的交界之地,沙漠辽阔,气势不凡。
“藉藉天骄子,猖狂已复来”此处“藉藉”形容豪放不羁的样子,“天骄子”可能指代诗人自己或边塞上的将士,他们或许曾经有过英勇的事迹,但现在似乎已经归于平淡。然而,这种豪情仍旧如影随形,难以磨灭。
“塞垣无名将,亭堠空崔嵬”则描绘了一种边塞荒凉的氛围,没有知名的将领,仅剩下空荡荡的城楼与残破的亭台,给人一种历史沧桑、英雄落幕的感慨。
最后,“咄嗟吾何叹,边人涂草莱”诗人发出感叹之声,对于身为边塞上的普通百姓,他们的生活与命运如同涂满了野草的小道,无声无息,却又不得不接受现实的艰辛。
整首诗通过对比和反差,展现了边塞地区的荒凉壮丽、历史沧桑以及人性的复杂多变。诗人以深沉的情感与精湛的笔触,传达了一种对于英雄时代的怀念以及对边疆生活艰苦的同情。
- 作者介绍
- 猜你喜欢
咏十里塘姜店水亭前竹林
一见此君面,荒村不是村。
斜阳与可笔,栖雀子猷魂。
客思方无那,诗愁得共论。
问渠能饮否,把酒酹霜根。
夏夜云月不明有感
天色未清霁,浮云翳层空。
朦胧玉盘质,髣髴擘絮中。
琼宇本莹彻,一发不可容。
胡为受掩盖,万象归冥蒙。
谁能召风伯,扫氛有馀功。
中天悬清光,娟娟万里同。
水调歌头·其四题登春台
野趣在城市,崛起此台高。
谁移蓬岛,冯夷夜半策灵鳌。
十万人家甃碧,四面峰峦涌翠,远岫拍银涛。
插汉笔双塔,簸两叶轻舠。我乘风,时一到,共嬉遨。
江山无复偃蹇,弹压有诗豪。
宝剑孤横星动,铁笛一声云裂,寒月冰宫袍。
沧海一杯酒,世界眇鸿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