蛮中晴亦雪,徼外暑偏寒。
云散千峰白,霜凝万壑丹。
这首诗描绘了诗人站在某个高处远眺雪山的壮丽景象。首句“未是峨眉境”,似乎在暗示眼前的景色虽非著名的峨眉山,却同样令人震撼。接着,“何来入座看”则表达了对这不期而遇美景的惊喜与赞叹。
“蛮中晴亦雪,徼外暑偏寒”两句,运用对比手法,描绘了雪山独特的气候特征。即使是在晴朗的日子里,山中也常有雪花飘落;而在边境之外,炎热的夏季却显得格外寒冷。这种奇特的自然现象,无疑增添了雪山的神秘与魅力。
“云散千峰白,霜凝万壑丹”进一步展现了雪山的壮美。云雾散去后,千峰尽显其洁白无瑕之美;霜雪覆盖下,万壑呈现出一片火红的色彩,形成鲜明的对比,展现出大自然的鬼斧神工。
最后,“鳞鳞望不尽,指点是松潘”以比喻的手法,将连绵起伏的山脉比作鱼鳞,形象地描绘了雪山连绵不绝的壮观景象,并点明了远处的松潘,使读者仿佛身临其境,感受到了雪山的辽阔与深远。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细腻的观察和生动的描绘,展现了雪山的壮丽与独特之处,表达了诗人对自然美景的深深赞叹和向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