漏声都听错。
- 诗文中出现的词语含义
-
初时(chū shí)的意思:指事物刚开始的时候,初期阶段。
滴得(dī de)的意思:形容某种液体滴下来的样子,形容程度非常深或非常浓。
耳根(ěr gēn)的意思:指人的思想基础、根本立场。
何苦(hé kǔ)的意思:为什么要受苦,为什么要做无谓的努力
后来(hòu lái)的意思:表示时间或顺序上在之后或之后的阶段
可怜(kě lián)的意思:
[释义]
(1) (形)基本义:值得怜悯。
(2) (动)怜悯。
(3) (形)(数量少或质量坏到)不值得一提。
[构成]
动宾式:可|怜
[例句]
可怜的孩子。(作定语)不能可怜人。(作谓语)知识贫乏得可怜。(作补语)苦楚(kǔ chǔ)的意思:指遭受痛苦、煎熬的境地,形容心情极度悲伤或痛苦。
漏声(lòu shēng)的意思:指声音泄露出去,不能保守秘密或隐瞒真相。
梦魂(mèng hún)的意思:形容梦境逼真,魂魄离体。
听错(tīng cuò)的意思:指因听觉上的错误而误解或误听。
无那(wú nà)的意思:没有那么;并非如此
淅沥(xī lì)的意思:形容细小、细微的声音。
潇潇(xiāo xiāo)的意思:形容雨水或泪水连绵不断
斜倚(xié yǐ)的意思:指倚靠、依赖或倚靠不稳定。
醒眼(xǐng yǎn)的意思:形容事物清晰明了,容易看清楚,引申为觉悟、警觉。
倚坐(yǐ zuò)的意思:指依靠、依赖他人的地位或势力而坐享其成果。
雨师(yǔ shī)的意思:指能够引雨的人,也泛指能够预知或掌控自然现象的人。
折挫(shé cuò)的意思:指挫折和挫败。
- 鉴赏
这首《东坡引》由清代诗人陆求可所作,以细腻的情感描绘和独特的艺术手法展现了深沉的内心世界与自然景象的交融。
开篇“绣衾斜倚坐”,以“绣衾”这一富有质感的意象,营造出一种温馨而略带寂寞的氛围,主人公独自倚坐于绣被之上,暗示了其内心的孤独与静思。接着,“潇潇几番过”,通过“潇潇”的雨声,渲染出一种宁静而又略带哀愁的环境,仿佛是主人公情感的外化,雨声与主人公的心境相互映照,形成了一种和谐又略显悲凉的意境。
“初时还小后来大”,这一句运用了对比的手法,描述了雨势的变化,从最初的细小逐渐变得宏大,象征着主人公情绪的波动,从最初的平静逐渐走向激荡。紧接着,“教人醒眼卧。教人醒眼卧”,重复的语句强调了这种情绪的强烈影响,让人无法忽视,无论是清醒还是沉睡,都无法逃离这份情感的冲击。
“梦魂何苦楚,雨师折挫”,进一步深化了情感的表达,将主人公的内心痛苦与外界的自然现象相联系,雨师(古代传说中的降雨之神)似乎也在遭受折磨,与主人公的梦魂一同承受着痛苦,这种拟人化的手法增强了诗歌的艺术感染力。
“尽淅沥、愁无那”,“淅沥”一词生动地描绘了雨声的细微与连绵不绝,同时“愁无那”表达了主人公面对这种情境时的无奈与愁绪,情感的深度与广度得到了充分展现。
最后,“可怜滴得耳根破。漏声都听错”,这两句将情感推向高潮,雨滴落在耳畔,不仅打破了宁静,也扰乱了主人公的思绪,甚至让时间的流逝都变得模糊不清。这一细节处理,既体现了自然与人的紧密联系,也反映了主人公在情感波动中对时间流逝的敏感与无奈。
整首《东坡引》通过对自然景象的细腻描绘,巧妙地融入了主人公复杂的情感体验,展现了诗人高超的艺术技巧和深刻的情感洞察力。
- 作者介绍
-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