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诗句网 2025年05月02日(农历四月初五日) 乙巳蛇年 星期五
当前位置:小诗句网 > 诗词大全 > 《踏莎行.春情》
《踏莎行.春情》全文
明 / 沈谦   形式: 词  词牌: 踏莎行

雨过疏帘,苔荒小院年年病骨逢春软。

莺啼白日轻阴无聊卧看杨花转。

衣冷谁添,书成未遣。琐窗魂梦都寻遍。

为伊消瘦甘心,镜中莫放檀痕浅。

(0)
诗文中出现的词语含义

白日(bái rì)的意思:指白天、日间。也可用来形容事情明摆着的、显而易见的。

病骨(bìng gǔ)的意思:指人体某个部位的病变,比喻组织或机构内部的腐败或疾病。

甘心(gān xīn)的意思:心甘情愿,乐意接受某种不如意或不利的情况。

魂梦(hún mèng)的意思:形容非常迷恋或沉迷于某种事物,无法自拔。

年年(nián nián)的意思:每年都;每年一次

轻阴(qīng yīn)的意思:轻微的阴影。

疏帘(shū lián)的意思:指在帘子上打洞,使其变得稀疏,比喻言辞不密切,意思不明确。

琐窗(suǒ chuāng)的意思:琐窗是指窗户的小窗格,比喻琐碎的事物或细微的差别。

檀痕(tán hén)的意思:指人体上的疤痕或刀剑斩痕。也比喻深深的记忆。

无聊(wú liáo)的意思:指事物乏味、无趣,缺乏刺激或兴趣。

消瘦(xiāo shòu)的意思:指人体瘦弱、消瘦的样子。

小院(xiǎo yuàn)的意思:指小而安静的院子,也比喻寂静的环境或离开喧嚣的地方。

杨花(yáng huā)的意思:指人的心思不定,容易受外界诱惑或干扰。

莺啼(yīng tí)的意思:指春天莺鸟的啼叫声,形容春天的景象美好。

鉴赏

这首《踏莎行·春情》由明代末期至清代初期的词人沈谦所作,描绘了春日里一位女子细腻而哀愁的情感世界。

词的开篇“雨过疏帘,苔荒小院”,以雨后清新的景象和荒凉的小院,营造出一种静谧而又略带寂寥的氛围。接着,“年年病骨逢春软”一句,点明了主人公的体质虚弱,但每年春天来临时,她却能感受到一丝温暖与生机,这既是身体上的反应,也是心灵上的期待。

“莺啼白日弄轻阴,无聊卧看杨花转”两句,通过生动的自然景象,如黄莺啼鸣、阳光下的轻阴、随风飘转的杨花,展现了春日的生机与美好,同时也暗示了主人公内心的空虚与无聊,她只能通过观察这些自然现象来打发时间,寻找一丝慰藉。

接下来,“衣冷谁添,书成未遣”两句,进一步揭示了主人公的情感状态。她感到衣物冰冷,无人添衣,象征着她内心深处的孤独与被忽视;而“书成未遣”则可能暗指她写下的文字或情感表达未能得到回应或理解,表达了她对情感交流的渴望与失落。

“琐窗魂梦都寻遍,为伊消瘦也甘心”两句,将情感推向高潮。主人公在琐碎的窗户前寻找着自己的梦境,试图在幻想中找到慰藉,即使为此消瘦,也在所不惜。这一句表现了她对爱情的执着与牺牲精神。

最后,“镜中莫放檀痕浅”一句,以镜中的妆容为喻,表达了主人公希望自己的情感能够得到重视和认可,即使是在最细微的细节上也不愿有所妥协。这句话既是对自我情感的珍视,也是对周围环境或他人的期待。

整体而言,《踏莎行·春情》通过细腻的笔触,描绘了一位女子在春日里的复杂情感体验,既有对自然美景的欣赏,也有对内心孤独与情感渴望的深刻反思,展现了词人高超的艺术造诣和对人性的深刻洞察。

作者介绍

沈谦
朝代:明

(1620—1670)明末清初浙江仁和人,字去矜,号东江子。明诸生。少颖慧,六岁能辨四声。长益笃学,尤好为诗古文。崇祯末,为西泠十子之一。入清,以医为业。有《东江集钞》、《杂说》等。
猜你喜欢

次胡仲申先生斋居述怀韵十首兼简宋景濂先生·其七

故人时见过,有酒即须留。

但得时时醉,百钱馀杖头。

(0)

次德希感时韵二首·其一

辕门月射剑光流,愁听量沙夜唱筹。

黄屋宵衣严待旦,黑山戍卒罢防秋。

边方蜂虿轻中国,江汉金汤重上游。

阃外寻常务持重,济河谁复念焚舟。

(0)

送绶东归十一首·其十一

归路钱唐莫久留,西陵渡口趁官舟。

到家已是将残臈,好会亲邻酒旋篘。

(0)

送绶东归十一首·其十

多年为客倦驰奔,赖尔艰辛植户门。

临别欲言无可说,但将甘旨给晨昏。

(0)

江上十首·其十

内班清切侍金銮,深愧无能负好官。

万里长风开霁色,举头红日是长安。

(0)

赠车同·其二

友朋何寥寥,人事兼聚散。

一饭别君庐,时日不可算。

子嗟丧频仍,余苦病居半。

酸辛勿重陈,倒箧烦点窜。

但愧岭头泷,波澜怯河汉。

佳恶吾自知,洪炉休辞锻。

后会总茫茫,莫负灯花灿。

(0)
诗词分类
牡丹 节日 写人 挽诗 惆怅 写雨 题诗 写景 游玩 饮酒 荷花 怀古 咏史怀古 杨柳 登高 悼亡 叙事 除夕
诗人
徐俯 郎士元 袁去华 葛天民 王融 黄公望 安希范 杜安世 陆九渊 庾肩吾 元结 陈叔宝 谢铎 刘琏 俞桂 吕温 黄干 常建
诗词赏析
名句欣赏

Copyright © 2025 小诗句网

本站提供古诗原文及赏析、诗人简介及诗词名句大全。

网站备案/许可证号:鲁ICP备2023034539号-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