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诗句网 2025年04月16日(农历三月十九日) 乙巳蛇年 星期三
当前位置:小诗句网 > 诗词大全 > 《五日和许傅湖亭宴集·其二》
《五日和许傅湖亭宴集·其二》全文
明 / 李攀龙   形式: 五言律诗  押[灰]韵

青樽临北渚,一为故人开。

此事成今昔浮云往来

花间携枕簟,镜里出楼台

忽就投湘赋,深知贾谊才。

(0)
诗文中出现的词语含义

北渚(běi zhǔ)的意思:北渚是中国古代的一个地名,意为北边的渚。引申为指离自己较远的地方。

浮云(fú yún)的意思:比喻虚幻、不真实的事物或情感。

故人(gù rén)的意思:故人指的是旧时的朋友或熟悉的人,也可以用来形容过去的事情或往事。

今昔(jīn xī)的意思:指过去和现在的对比,表示时间的变迁和事物的变化。

楼台(lóu tái)的意思:楼台指的是高大的建筑物或台阶,常用来比喻权势显赫、声望高大的地位。

深知(shēn zhī)的意思:深刻地了解、明白。

往来(wǎng lái)的意思:往来是一个动词短语,表示来去、交流、来往等意思。

枕簟(zhěn diàn)的意思:枕头和席子,指睡觉时的床上用品。也用来形容舒适的睡眠环境。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一场在北岸举行的宴饮聚会,主人为了老友而设。诗人以“青樽”开篇,形象地展现了宴席的氛围,随后点明了聚会的地点与目的。接下来,“此事成今昔,浮云自往来”,既表达了时光流转、聚散无常的感慨,也暗示了聚会虽短暂,但情感的交流却能穿越时间的长河,如同浮云般自由自在。

“花间携枕簟,镜里出楼台”两句,运用了巧妙的比喻,将宴会上的场景与自然景象相结合,不仅描绘了环境的美丽,也隐喻了聚会中人们内心的愉悦与和谐。枕簟置于花间,象征着宾客们在自然美景中享受欢聚的乐趣;而“镜里出楼台”,则可能是指宴会上装饰华丽的楼台倒映在水面上,与周围的自然景观融为一体,营造出一种梦幻般的氛围。

最后,“忽就投湘赋,深知贾谊才”,诗人借用了西汉文学家贾谊的典故,表达了对聚会中某位才华横溢者的赞赏。贾谊曾作《吊屈原赋》,以表达对屈原的哀悼与敬仰。在这里,诗人通过这一典故,不仅赞美了聚会中人的才情,也暗含了对友谊与文化的珍视之情。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细腻的描写和巧妙的比喻,展现了古代文人雅集的场景,以及其中蕴含的人际情感与文化韵味,体现了明代文人对于友情、才情以及自然美的深刻感悟。

作者介绍
李攀龙

李攀龙
朝代:明   号:沧溟   籍贯:历城(今山东济南)   生辰:1514—1570

李攀龙(1514年5月12日—1570年9月18日),字于鳞,号沧溟,山东济南府历城(今山东济南)人,明代著名文学家。继“前七子”之后,与谢榛、王世贞等倡导文学复古运动,为“后七子”的领袖人物,被尊为“宗工巨匠”。主盟文坛二十余年,其影响及于清初。长于七言近体,但后人也批评他的诗歌为“瞎唐诗”。
猜你喜欢

种菜四首·其三

白苣黄瓜上市稀,盘中顿觉有光辉。

时清闾里俱安业,殊胜周人咏采薇。

(0)

夜坐忽闻村路报晓铁牌二首·其二

秋气凄凉雾雨昏,老书生病卧孤村。

五更不用元戎报,片铁铮铮自过门。

(0)

纸阁午睡二首·其一

纸阁砖炉火一杴,断香欲出碍蒲帘。

放翁不管人间事,睡味无穷似蜜甜。

(0)

子规

柳院竹斋茅店,云芜风树烟溪。

听彻残阳晓月,不论巴蜀东西。

(0)

和北京王郎中见访留诗

车从赏春来北京,耿君先期已驰情。

此时殒霜奈何重,今岁花开徒有声。

既辱佳章仍坠刺,宁无累句代通名。

天之才美应自惜,料得不为时虚生。

(0)

牧童

随行笠与蓑,未始散天和。

暖戏荒城侧,寒偎古冢阿。

数声牛背笛,一曲陇头歌。

应是无心问,朝廷事若何。

(0)
诗词分类
题诗 写景 游玩 饮酒 荷花 怀古 咏史怀古 杨柳 登高 悼亡 叙事 除夕 怀远 托物言志 七夕节 乐观 地点 抒情
诗人
李正民 李中 徐照 乃贤 管讷 张仲深 沈明臣 卢琦 廖行之 方仁渊 陈履 董以宁 徐瑞 钱澄之 程本立 岑徵 释清远 宋无
诗词赏析
名句欣赏

Copyright © 2025 小诗句网

本站提供古诗原文及赏析、诗人简介及诗词名句大全。

网站备案/许可证号:鲁ICP备2023034539号-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