驰骛宛与洛,半骤复半驰。
- 诗文中出现的词语含义
-
不及(bù jí)的意思:不如;不及格;不及时
驰骛(chí wù)的意思:指快速奔驰,迅速行动,形容人或事物活跃、灵活的状态。
光景(guāng jǐng)的意思:形容景象、状况或情况。
归去(guī qù)的意思:回到原来的地方,返回故乡。
忽而(hū ér)的意思:突然,快速地
九方(jiǔ fāng)的意思:指天下、全国。
敛辔(liǎn pèi)的意思:敛辔是一个形容词,指马匹停止奔跑,收敛马勒子。
良马(liáng mǎ)的意思:指品质优秀、出色的马匹。比喻人才、能力等优秀出众。
马龙(mǎ lóng)的意思:指人或事物出现问题,出现差错。
宁所(níng suǒ)的意思:宁愿、宁可
千里(qiān lǐ)的意思:指很远的距离。
倏忽(shū hū)的意思:突然、迅速
所知(suǒ zhī)的意思:所了解的知识或情况。
畏路(wèi lù)的意思:害怕或回避困难或险恶的道路
玉珂(yù kē)的意思:形容人的品德高尚,仪表出众。
路傍儿(lù bàng ér)的意思:指在路边或道旁,意指不受重视或被忽视的人或事物。
- 鉴赏
这首诗《走马引》由南北朝时期的诗人张率所作,通过生动的笔触描绘了一匹骏马在广阔的天地间自由驰骋的场景。
首句“良马龙为友”,以“良马”自比,将自己比作一匹优秀的骏马,以“龙”为友,象征着其非凡的品质和卓越的地位。接着,“玉珂金作羁”一句,以“玉珂”和“金作羁”来描绘马具的华美,进一步凸显了马的尊贵身份。
“驰骛宛与洛,半骤复半驰”描绘了骏马在宛洛之间飞驰的景象,展现了其速度之快和力量之强。“倏忽而千里,光景不及移”则进一步强调了骏马的迅捷,即使千里之遥,也仿佛瞬间可达,连光线都来不及移动。
“九方惜未见,薛公宁所知”两句,借用了古代传说中的九方皋相马的故事,表达了对骏马才能未被发现的遗憾,同时也暗示了骏马的才能或许只有真正懂得欣赏的人才能识得。“敛辔且归去,吾畏路傍儿”则是诗人自我反思,意识到自己可能过于高傲,担心会被路边的小孩子所误解或轻视。
整首诗通过对骏马的描绘,不仅展现了其超凡脱俗的风采,也蕴含了诗人对于自身才能和地位的思考,以及对社会现实的某种隐喻。
- 作者介绍
-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