幽馆寻欲迷,赖尔同心引。
- 鉴赏
此诗描绘了一幅深幽静谧的园林景象,通过“幽馆”、“同心引”、“当门生”等意象,营造出一种隐逸与自然和谐共生的氛围。
首句“幽馆寻欲迷”,以“幽馆”点明地点,暗示此处环境之幽静,寻访者在这样的环境中可能会迷失方向,流露出一种探索未知的神秘感。次句“赖尔同心引”,转折中透露出一丝希望,借助“同心引”的力量,寻访者得以找到方向,引出了人与自然和谐共处的主题。
“任是当门生,欲锄还不认。”这两句进一步深化了主题。这里的“当门生”既可理解为生长在门口的植物,也可解读为挡在面前的障碍。诗人以拟人的手法,赋予植物以生命力,表达出即使是最不起眼的植物,也拥有自己的生命价值和存在意义。同时,“欲锄还不认”则表达了对自然界的尊重与敬畏,即使想要清除障碍,却因认识到其不可忽视的价值而止步,体现了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理念。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对幽静园林的描绘,以及对自然中微小生命的关注,传达出一种深沉的自然哲学思想,强调了人与自然之间的和谐共生关系,以及对自然界的尊重与敬畏之情。
- 作者介绍
- 猜你喜欢
余定州飞白歌
吾家子敬不再得,千载能飞讵能白。
天公缩入余生手,独洗残碑悟神迹。
三尺生绡写相赠,草堂顿尔生颜色。
矫如溟壑盘虬龙,迅如雕鹗击大空。
细如游丝飏白日,澹如远汉垂晴虹。
黄河九道拆天倒,潆洄沸灪争相雄。
野夫平生好涂抹,小巫气索难为工。
呜呼吾欲游五岳,挟君题名遍寥廓。
六丁敛手那得妒,好与匡庐斗飞瀑。
虎丘老僧有竹林精舍文伯仁为图之王履吉书疏于后余游竹林僧出示此卷履吉下世已三十载矣为之怃然因成此诗
山僧业静者,翛然无世氛。
朝疏淇澳雨,暮浣潇湘云。
老可湖州笔,为竹写清芬。
况有王子猷,英标冠人群。
自言读书处,何可无此君。
我来憩其下,流飔散馀醺。
其人不可作,太息读遗文。
新粉含幽月,苍翠郁纷纷。
截作山阳笛,凄凉安可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