倚筇看鸟下,坐石有云归。
千嶂来秋色,孤霞送夕晖。
这首诗描绘了秋日游历三游洞的景象,充满了自然之美与诗人的情感。首句“木叶乱山飞”,以动态的木叶飘落,营造出秋天的萧瑟氛围,同时也暗示了山的辽阔与深远。接着,“疏林古洞微”则进一步描绘了环境的幽静与古老,疏落的树林与隐秘的洞穴相映成趣,增添了几分神秘感。
“倚筇看鸟下,坐石有云归”两句,通过诗人的动作和所见之景,展现了他与自然和谐共处的悠闲状态。倚靠竹杖观察飞鸟缓缓降落,坐在岩石上,仿佛能感受到云朵的归宿,这种宁静而深邃的画面,让人仿佛能听到自然的声音,感受到时间的流逝。
“千嶂来秋色,孤霞送夕晖”则是对景色的进一步渲染。千重山峦中,秋色渐浓,夕阳余晖洒在孤霞之上,不仅增添了画面的层次感,也赋予了整个场景一种温暖而壮丽的色彩。这不仅是对自然景观的赞美,也是诗人内心情感的投射,表达了对美好事物的向往和珍惜。
最后,“三游人去远,我醉舞荷衣”一句,以“三游人”离去,诗人独自沉浸于美景之中,以至“醉舞荷衣”的形象,表达了诗人对自由、自然与艺术的追求,以及在自然美景中的自我陶醉与释放。整首诗通过细腻的笔触,展现了诗人对自然美的深刻感悟和独特情感体验,是一幅生动的秋日游历画卷。
天公有眸子,犹把明河洗。
况我聪与明,听乐而视礼。
是心有天游,神用寄双耳。
良哉观世音,圆通端自此。
世人竭耳力,所听不踰里。
闻性含虚空,物蔽乃为宄。
区区假药医,不若求诸己。
虚室既生白,吉祥自止止。
潇洒隐圃翁,灵台湛如水。
须识本来人,莫认贼为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