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次李阆州禀议三首·其一训狐》全文
- 翻译
- 顽固的百姓随着迁移洛阳而风向改变,逢迎之徒回归唐朝立场也随之转变。
不必惊讶,教导狐狸也能感知气数变化,铜丸落地的声音就像春天的到来。
- 注释
- 顽民:指顽固不化或难以驯服的人。
迁洛:迁移至洛阳。
风随改:比喻风气或形势的变化。
佞士:善于阿谀奉承的人。
归唐:回归唐朝统治。
操立更:立场或态度发生改变。
训狐:教导狐狸,这里可能象征教化或洞察力。
知气转:感知事物的转变。
铜丸:铜制的小球,这里可能象征某种信号或声响。
落落:形容声音清脆或落地有声。
春声:春天的声音,象征新生和希望。
- 鉴赏
这首诗是宋代诗人洪咨夔所作的《次李阆州禀议三首》中的第一首,题为“训狐”。诗中通过描述顽民迁往洛阳时风向的变化和佞臣回归唐朝后态度的转变,寓言般地表达了对时局的观察与警示。
"顽民迁洛风随改",这里的顽民象征着那些顽固不化的人,他们随着政治形势的变迁而改变立场,暗示了社会风气的转变。"佞士归唐操立更",佞士指的是善于迎合权势的人,他们回归唐朝后,行为准则也有所改变,表明了道德操守的转换。
"勿怪训狐知气转",狐狸被用来比喻那些敏感察觉到世态炎凉的人物,他们能感知到政治气候的转变,暗示了对人心向背的洞察力。"铜丸落落便春声",铜丸可能象征着某种信号或决策,其落地的声音预示着新的生机和春天的到来,寓意政策实施后的积极反响。
整体来看,这首诗以寓言的形式,揭示了社会变革中人们行为和心态的微妙变化,以及政策实施可能带来的新生力量。
- 作者介绍
-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