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诗句网 2025年04月19日(农历三月廿二日) 乙巳蛇年 星期六
当前位置:小诗句网 > 诗词大全 > 《次李阆州禀议三首·其一训狐》
《次李阆州禀议三首·其一训狐》全文
宋 / 洪咨夔   形式: 七言绝句  押[庚]韵

顽民迁洛风随改,佞士归唐操立更。

勿怪训狐知气转,铜丸落落便春声

(0)
诗文中出现的词语含义

操立(cāo lì)的意思:指人的仪态端庄、姿态优美。

春声(chūn shēng)的意思:春天的声音,指春天来临的迹象或春天的气息。

落落(luò luò)的意思:形容人的风度和气质高雅、自信从容。

铜丸(tóng wán)的意思:指能力低下、无能为力。

顽民(wán mín)的意思:指行为顽固、不听劝告的人。

训狐(xùn hú)的意思:通过训练驯服狐狸,比喻通过耐心和智慧调教他人或克服困难。

翻译
顽固的百姓随着迁移洛阳而风向改变,逢迎之徒回归唐朝立场也随之转变。
不必惊讶,教导狐狸也能感知气数变化,铜丸落地的声音就像春天的到来。
注释
顽民:指顽固不化或难以驯服的人。
迁洛:迁移至洛阳。
风随改:比喻风气或形势的变化。
佞士:善于阿谀奉承的人。
归唐:回归唐朝统治。
操立更:立场或态度发生改变。
训狐:教导狐狸,这里可能象征教化或洞察力。
知气转:感知事物的转变。
铜丸:铜制的小球,这里可能象征某种信号或声响。
落落:形容声音清脆或落地有声。
春声:春天的声音,象征新生和希望。
鉴赏

这首诗是宋代诗人洪咨夔所作的《次李阆州禀议三首》中的第一首,题为“训狐”。诗中通过描述顽民迁往洛阳时风向的变化和佞臣回归唐朝后态度的转变,寓言般地表达了对时局的观察与警示。

"顽民迁洛风随改",这里的顽民象征着那些顽固不化的人,他们随着政治形势的变迁而改变立场,暗示了社会风气的转变。"佞士归唐操立更",佞士指的是善于迎合权势的人,他们回归唐朝后,行为准则也有所改变,表明了道德操守的转换。

"勿怪训狐知气转",狐狸被用来比喻那些敏感察觉到世态炎凉的人物,他们能感知到政治气候的转变,暗示了对人心向背的洞察力。"铜丸落落便春声",铜丸可能象征着某种信号或决策,其落地的声音预示着新的生机和春天的到来,寓意政策实施后的积极反响。

整体来看,这首诗以寓言的形式,揭示了社会变革中人们行为和心态的微妙变化,以及政策实施可能带来的新生力量。

作者介绍
洪咨夔

洪咨夔
朝代:宋   字:舜俞   号:平斋   籍贯:汉族   生辰:1176~1236

洪咨夔,(1176~1236),南宋诗人,汉族人。字舜俞,号平斋。於潜(今属浙江杭州)人。嘉泰二年(1202)进士。授如皋主簿,寻为饶州教授。作《大治赋》,受到楼钥赏识。著作有《春秋说》3卷、《西汉诏令揽钞》等。
猜你喜欢

舟中次友人韵

溪头日出晓风生,一片归帆促早程。

极浦沙寒冰皓耀,远山云尽雪峥嵘。

君如杜甫犹羁旅,我似冯唐已老成。

回首荒城城下路,青苔白骨易伤情。

(0)

暮春阻舟兰江因病起登楼有作

清明寒食客中过,病起强登江上楼。

远树云閒春漠漠,落花风静思悠悠。

乡书无雁频劳梦,波浪惊人久系舟。

何处悲歌连野哭,老怀寂寞不胜愁。

(0)

和刘益洲训导见惠诗韵

五年奔走客中忙,长想诗筒翰墨香。

老我日添头发白,故园秋负菊花黄。

劳生自笑乌三绕,餋拙还同龟六藏。

何日相过溪竹外,款陪尊酒到斜阳。

(0)

题买从道枯木石图

寂历何年树,槎牙傍水村。

霜风吹叶尽,秋色落云根。

(0)

和吴学正见寄韵二首·其二

不见故人久,悠然多所思。

郡斋呼茗碗,山馆理桐丝。

望断云凝处,吟残叶落时。

风霜岁年晚,还共竹猗猗。

(0)

赠常悦道

老年豪气在,衰发已盈簪。

时扫先亲墓,难忘孝子心。

奚囊兼贮易,行李只携琴。

莫问穷通事,相逢酒满斟。

(0)
诗词分类
初中必背 高中必背 秋天 菊花 梅花 春节 读书 七夕 春天 爱国 哲理 送别 端午节 思念 友情 月亮 重阳节 人生
诗人
湛方生 赵扩 胡舜陟 窦庠 毛伯温 阎尔梅 刘叉 陈谏 李格非 刘光祖 崔融 呼文如 陈耆卿 曹端 陆树声 吕蒙正 辅广 高珩
诗词赏析
名句欣赏

Copyright © 2025 小诗句网

本站提供古诗原文及赏析、诗人简介及诗词名句大全。

网站备案/许可证号:鲁ICP备2023034539号-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