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诗文中出现的词语含义
-
吹火(chuī huǒ)的意思:指用口吹气来点燃火焰,比喻善于挑动事端或煽动争端。
此地(cǐ dì)的意思:指当前所在的地方或此时此刻的情况。
典籍(diǎn jí)的意思:指经典的书籍,具有重要价值和影响力的著作。
何尝(hé cháng)的意思:表示反问,用于表达对某种情况或说法的否定。
经文(jīng wén)的意思:指有关经书、文献的内容或言论。
所闻(suǒ wén)的意思:
所听到的;所知道的。《商君书·更法》:“夫常人安于故习,学者溺于所闻。”《汉书·刘向传》:“臣幸得託肺附,诚见阴阳不调,不敢不通所闻。” 晋 陶潜 《桃花源记》:“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 汉 ,无论 魏 晋 。此人一一为具言所闻。皆叹惋。” 清 昭槤 《啸亭杂录·孙文定公》:“人君耳习於所闻,则喜諛而恶直。”
学者(xué zhě)的意思:形容一个人博学多才,知识渊博。
- 注释
- 此:这。
天:天空。
地:大地。
经文:古代文献。
学者:学者们。
何尝:怎能。
溺:沉溺。
所闻:所听闻的。
尽道:都说是。
李斯:秦朝官员李斯。
焚:焚烧。
典籍:古代书籍。
不知:却不知道。
吹火:煽风点火。
是:是。
商君:商鞅。
- 翻译
- 在这天空大地之间,学者们怎能沉溺于所听闻的知识。
大家都说李斯焚烧了古代文献,却忘了煽风点火的是商鞅。
- 鉴赏
这首诗以"此天此地此经文"开篇,强调历史的深远与普遍性,暗示学者不应局限于耳闻之见。接下来通过对比,指出学者们常常关注李斯焚烧典籍的历史事件,却忽略了商鞅在秦国实行变法时也曾使用类似的手段,通过"吹火"隐喻焚烧文献。诗人借此提醒人们全面审视历史,不要片面看待某一事件或人物。陈普作为宋末元初的诗人,他的这首《咏史.商鞅》寓言深刻,富有历史反思。
- 作者介绍
- 猜你喜欢
与君别行赠施雪帆
与君一别一万里,握手相看十年矣。
当年射策金陵城,秋闱榜落都无名。
我今憔悴困一第,对君出吻寒酸声。
别来难得俱无恙,我入干戈尔烟瘴。
戎马河西夜合围,客中远行愁不归。
云台猛将去复去,天山云暗多旌旗。
诵君新诗更凄绝,为君酌酒镫花结。
君不见,人生上寿一百年,尔我能禁几回别。
安宁州温泉
连山袤三迤,水脉珍璧珙。
洑纡或地中,沸作醴源涌。
砂泉澈如镜,矿穴浊于湩。
能为春云蒸,暖意沃顶踵。
兹汤擅第一,臭味屏阘茸。
澡身有神功,五体急投勇。
虽非八功德,信是妙莲种。
其旁绀宇崇,松羔夜涛汹。
梦魂骊山高,挟我去秦陇。
荒哉轧荦儿,绣褓六宫宠。
腥闻孰荡涤,垢腻犹积壅。
岂如天南陬,神瀵山灵拥。
揭额古未闻,升庵作之俑。
庶几灵台春,衫袜脱械拲。
达官供顿停,蕞尔汤沐巩。
奈何槃勺微,刻画到榱栱。
缅彼饮泉风,监兹一神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