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诗句网 2025年04月19日(农历三月廿二日) 乙巳蛇年 星期六
当前位置:小诗句网 > 诗词大全 > 《送王太史尧衢省觐》
《送王太史尧衢省觐》全文
明 / 黄廷用   形式: 七言律诗  押[东]韵

悠悠仙旆动秋风,共羡皇恩雨露同。

黄菊扶疏滞客白云缥缈归鸿

望家直与淮流下,倚棹回看汉苑中。

明到吴门春水绿,聚星堂上酒初红。

(0)
诗文中出现的词语含义

白云(bái yún)的意思:指白色的云彩,比喻轻松、自由自在的心情。

春水(chūn shuǐ)的意思:春天的水,比喻希望或新生。

扶疏(fú shū)的意思:扶持和疏导,指帮助和引导他人,使其得到适当的发展和改善。

归鸿(guī hóng)的意思:指归程远的大雁,比喻旅游或迁徙的人。

皇恩(huáng ēn)的意思:指皇帝的恩宠和恩德。

聚星(jù xīng)的意思:聚集众多的明星或有才华的人物。

缥缈(piāo miǎo)的意思:形容事物虚幻、不真实,难以捉摸。

秋风(qiū fēng)的意思:秋天的风。也用来比喻寂寥、凄凉的情景或气氛。

水绿(shuǐ lǜ)的意思:形容水的颜色透明而清澈。

堂上(táng shàng)的意思:指在家庭或团体中的正式场合中,以长辈或上级的身份出席或主持会议、座谈等活动。

吴门(wú mén)的意思:指江苏苏州的地方,也泛指江苏地区。

倚棹(yǐ zhào)的意思:倚靠着船桨,形容船上的人靠着船桨休息或者依靠着船桨来支撑身体。

悠悠(yōu yōu)的意思:形容时间长久、漫长。

雨露(yǔ lù)的意思:雨露是指雨水和露水,比喻对人民的关怀、帮助和恩惠。

滞客(zhì kè)的意思:指旅途中滞留的客人,也用来形容长时间停留或滞留在某个地方的人。

鉴赏

这首明代黄廷用的《送王太史尧衢省觐》描绘了秋天送别友人王太史前往京城省亲的情景。首句“悠悠仙旆动秋风”以飘摇的旌旗象征着王太史的旅程,秋风渲染出离别的淡淡哀愁。接着,“共羡皇恩雨露同”表达了对皇帝恩泽的羡慕和对王太史荣宠的祝福。

“黄菊扶疏怜滞客”借黄菊的疏落形象,寄寓了诗人对滞留他乡者的同情,同时也寓言了王太史此行的期待和希望。接下来,“白云缥缈度归鸿”则通过飞翔的鸿雁,寄托了对王太史归乡的祝愿,暗示旅途的顺利。

“望家直与淮流下,倚棹回看汉苑中”描绘了王太史沿途所见,淮河的流水和汉苑的景色,都成为他思乡之情的寄托。最后两句,“明到吴门春水绿,聚星堂上酒初红”,预想王太史省亲归来时,江南春天的绿意盎然与堂上醇酒的红艳,构成一幅温馨的画面,表达了对重逢的期盼和对未来的美好祝愿。

整体来看,这首诗情感真挚,寓情于景,既表达了对友人的深情厚谊,又融入了对旅途和归期的诗意想象,展现了明朝文人士大夫的送别情怀。

作者介绍

黄廷用
朝代:明

(1500—1566)明福建莆田人,字汝行,号少村、四素居士。嘉靖十四年进士。选庶吉士,授翰林检讨,历司经局洗马兼翰林侍讲,以言官论,出为衡州府通判,累官至工部右侍郎,又被论罢归。倭寇陷莆田,被俘,历五月乃得归。有《少村漫稿》。
猜你喜欢

自武林至丁郭舟中杂兴(四首)

晚来风势歇,又见日临曛。
远岫留赮彩,疏星耿薄云。
波流璧月动,舟过镜天分。
何处危楼上,歌声静夜闻。
¤

(0)

斋居杂兴(六首)

诗客每相过,书斋常不扃。
雨生枯木菌,风约小池萍。
得兴翻琴谱,乘闲刻砚铭。
近来耽野趣,频到水西亭。
¤

(0)

题画寄徐州陆九皋(二首)

别后重来未有期,且凭图画寄相思。
秋风黄叶茅亭上,犹记逢君是此时。

(0)

述言

黄河失故道,横流奔四驰。
楮币更新法,世乱不可支。
承平日既久,弛张教乃堕。
变故始有作,虽多亦奚为。
是用干戈起,民生未可期。
¤

(0)

蕨萁行(闽清县饥,不报,民采蕨萁为食而多

东山有蕨萁,南山有蕨萁。
西山有蕨萁,北山有蕨萁。
采采蕨萁,晨露未晞。
荆棘离披,筐筥携持。
长镵深入土,短褐寒风吹。
采采蕨萁,可以疗饥。
以簸以炊,为饧为饴。
食少不下咽,食多伤人脾。
去年岁歉食无糜,橡栗拾尽民流离。
今年岁歉田无稗,蕨萁食尽将安之?
美食大官馔,仁心宁汝悲?
但见昨日奏麦两歧,今日进五色芝,呈祥献瑞无休时,载膏载脂,驿骑驱驰。
蕨萁蕨萁,官独不汝知!
已而已而,岁云莫矣。

(0)

湘南杂咏(三首)

于阗几载洮阳上,临难方图籍寇兵。
但说调鹰饥可食,宁知养虎患非轻。
涂穷反噬三湘地,风靡长驱八桂城。
常武不歌天亦老,琵琶又作过船声。

(0)
诗词分类
初中必背 高中必背 秋天 菊花 梅花 春节 读书 七夕 春天 爱国 哲理 送别 端午节 思念 友情 月亮 重阳节 人生
诗人
释绍昙 耶律铸 姜特立 郑真 王渐逵 曾丰 石宝 王圭 徐庸 李流谦 凌云翰 贝琼 强至 程公许 孙一元 欧必元 李昱 苏葵
诗词赏析
名句欣赏

Copyright © 2025 小诗句网

本站提供古诗原文及赏析、诗人简介及诗词名句大全。

网站备案/许可证号:鲁ICP备2023034539号-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