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诗句网 2025年04月22日(农历三月廿五日) 乙巳蛇年 星期二
当前位置:小诗句网 > 诗词大全 > 《宣徽南院使太子太保赠司空冯公挽辞三首·其三》
《宣徽南院使太子太保赠司空冯公挽辞三首·其三》全文
宋 / 苏颂   形式: 五言律诗  押[冬]韵

皇祐登瀛日,同升妄庸

我年先一饭,君学富三冬

久要平生好,分携晚岁逢。

无因素车去,执绋丘封

(0)
诗文中出现的词语含义

登瀛(dēng yíng)的意思:指升天,登上仙境。

分携(fēn xié)的意思:分离、分开

久要(jiǔ yào)的意思:久远的要求或需要。

平生(píng shēng)的意思:指一个人一生的时间。

丘封(qiū fēng)的意思:形容人才被埋没,没有得到发挥的机会。

三冬(sān dōng)的意思:形容寒冷的冬天。

素车(sù chē)的意思:指没有装饰、装修的车辆,比喻人的外表朴素简单,不加修饰。

同升(tóng shēng)的意思:共同进步,共同提高。

晚岁(wǎn suì)的意思:指年纪较大的岁数。

妄庸(wàng yōng)的意思:形容人自负、傲慢,自命不凡。

无因(wú yīn)的意思:没有原因、没有缘由

一饭(yī fàn)的意思:指一顿饭,表示简单的食物或者一餐饭的能力。

因素(yīn sù)的意思:指导致某个结果或影响某个事物发展的原因、条件或要素。

执绋(zhí fú)的意思:执控绳索,比喻掌握权力或主导局面。

注释
皇祐:宋仁宗年号。
登瀛:登上瀛洲,象征理想或仙境。
愧妄庸:感到惭愧,因为觉得自己才能平庸。
先一饭:早于他人,比喻资历较老。
君学富三冬:你的学问深厚,如同过了三个冬天的学习。
久要:长久以来的交情。
分携:分别时的情景。
素车:白色的车子,常用于丧事。
绋:挽绳,用于牵引灵柩。
丘封:坟墓。
翻译
在皇祐年间登上瀛洲之日,一同提升却深感才疏学浅。
我年纪已大,只比你多吃了一顿饭,而你的学问却丰富如三个冬季。
长久以来我们志趣相投,晚年相遇更是难得。
如今没有理由驾车离去,只能手握挽绳,望着你的坟墓而心生哀思。
鉴赏

这首诗是宋代诗人苏颂为悼念冯公所作的挽词之一。诗中表达了对冯公的敬仰和对其去世的哀悼之情。"皇祐登瀛日"可能指的是冯公在皇祐年间的一次重要活动或地位提升,"同升愧妄庸"则流露出诗人自谦之意,表示自己与冯公相比显得才疏学浅。

"我年先一饭"暗示了冯公的长寿,而"君学富三冬"则是赞美冯公学问深厚,如同经过了三个冬季的学习积累。"久要平生好"表达了两人深厚的友情,"分携晚岁逢"则描绘了他们在晚年还能相伴的珍贵时光。

最后两句"无因素车去,执绋望丘封"表达了诗人无法随行送葬,只能站在路边望着冯公的灵柩被送往墓地的情景,充满了哀思和怀念。整体上,这是一首情感真挚、深沉的挽诗,展现了诗人对故人的深深敬仰和失去好友的悲痛。

作者介绍
苏颂

苏颂
朝代:宋

(1020—1101)泉州同安人,徙居丹阳,字子容。苏绅子。仁宗庆历二年进士。知江宁。皇祐五年召试馆阁校勘,同知太常礼院。迁集贤校理,编定书籍。英宗即位,为度支判官。神宗立,擢知制诰,知审刑院,因奏李定拜官不合章法,落知制诰,出知婺州。元丰初,权知开封府,改沧州。奉旨编纂《鲁卫信录》。哲宗元祐初,除吏部尚书兼侍读,以邃于律历提举研制新浑仪。元祐七年拜右仆射兼中书侍郎,为相务使百官守法遵职,量能授任。后罢知扬州,徙河南。绍圣末致仕。有《苏魏公集》、《新仪象法要》、《本草图经》。
猜你喜欢

予细侍先人作邑夏阳元丰五年来摄是邑过瀵泉

井邑依然旧物华,行穿溪树踏溪沙。
路傍故老遥惊认,十七年前县令家。

(0)

和进樱桃上宜谕近臣洛中今年进樱桃甚大当是

四月樱桃始烂红,拜章驰驿岁常同。
留都旧事修邦贡,荐庙清朝广孝风。
翠笼摘从西后宛,彩奁进入大明宫。
近臣曾见天颜喜,清晓分颁到省中。

(0)

郊居五首

牛羊归近篱,鸟雀喧前林。
天旷白露下,皓月吐东岑。
呼儿掩柴门,孤灯茅屋深。
欲寐问故裘,中夜霜气侵。

(0)

同丁致远司户游东掖山二首

不见诗人老郑虔,谁知衣钵此中传。
尚余杰阁惊我句,更结今秋未了缘。

(0)

题玉岩

雨馀山色一番新,物态民情若遇春。
正好凭高飘逸兴,便教避世出红尘。
再登云外通天路,就见岩中慕道人。
俯仰熙和都得意,心难手舞喜逢辰。

(0)

题尤使君郡圃十二诗·参云亭

元公来把麾,与发脱水戹。
当时游息地,危亭冠州宅。
梁栋宿寒云,去天才一握。
尚余手种木,甘棠思邵伯。

(0)
诗词分类
应制 离愁 伤春 忆昔 闺思 黄河 访友 劝勉 喜悦 竹子 客愁 写山 写鸟 亲情 音乐 宫怨 贬谪 相思
诗人
葛绍体 许棐 马臻 常纪 储巏 梁宪 朱浙 袁绶 贡师泰 郭辅畿 王镃 何振岱 周是修 仲并 李时勉 俞彦 王松 张家玉
诗词赏析
名句欣赏

Copyright © 2025 小诗句网

本站提供古诗原文及赏析、诗人简介及诗词名句大全。

网站备案/许可证号:鲁ICP备2023034539号-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