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诗文中出现的词语含义
-
边寨(biān zhài)的意思:指边远地区的军事要塞或边境上的防御堡垒。
仓卒(cāng cù)的意思:匆忙,慌忙
大臣(dà chén)的意思:指朝廷中的高级官员,也用来形容能力高强、才干出众的人。
盗贼(dào zéi)的意思:指盗贼行为也有一定的规则和原则。即使是做坏事,也要有一定的分寸和原则。
抚循(fǔ xún)的意思:抚循是指温柔地对待并教育人或事物,引申为悉心教育、细致呵护。
饥寒(jī hán)的意思:指饥饿和寒冷,形容生活困苦,贫困潦倒。
嘉谟(jiā mó)的意思:形容言辞优美,文采斐然。
良民(liáng mín)的意思:指遵守法律、守纪律、品行端正的好公民。
名将(míng jiàng)的意思:指在军事或者其他领域中具有卓越才能和出色表现的将领或人才。
宁谧(níng mì)的意思:宁静安详,平和恬淡。
四境(sì jìng)的意思:指四周的环境或境况。
虚名(xū míng)的意思:指空有名声而无实际才能或成就。
宣威(xuān wēi)的意思:宣扬武力,显示威严
烟尘(yān chén)的意思:指烟雾和尘土,也比喻战争、纷争等带来的烟尘扰乱的景象。
拥节(yōng jié)的意思:指人们聚集在一起庆祝节日,共同欢庆。
贼本(zéi běn)的意思:指偷盗之人的本性或本领。
- 鉴赏
这首诗《闻警(其二)》由清代诗人戴亨所作,描绘了边塞之地在紧急警报下的景象与思考。诗中充满了对边疆安全与治理的关切,以及对民众生活状态的深刻洞察。
首句“晋阳边寨接,仓卒报烟尘”描绘了边塞之地与晋阳相连,一旦发生紧急情况,警报迅速传遍,如同烟尘弥漫,形象地展现了边疆的紧张局势和信息传递的迅捷。
接着,“拥节虚名将,宣威遣大臣”两句,通过对比“虚名将”与“大臣”的派遣,反映了边疆治理中的问题。一方面,可能存在着表面的权威与实际能力不符的情况;另一方面,朝廷派遣有能力的大臣前往边疆,意图通过宣示权威与威望来稳定局势,维护边疆安宁。
“饥寒趋险步,盗贼本良民”揭示了边疆地区民众生活的艰辛与复杂性。在生存压力下,一些原本善良的百姓可能会走上盗贼之路,这不仅是社会问题的反映,也暗示了边疆治理需要关注民生,解决根本问题的重要性。
最后,“四境期宁谧,嘉谟在抚循”表达了诗人对于边疆长期和平稳定的渴望,以及认为通过妥善的安抚政策可以实现这一目标的观点。这既是对现实状况的反思,也是对未来治理策略的期待。
整体而言,这首诗不仅展现了边疆警报下的紧张氛围,更深入探讨了边疆治理的复杂性与重要性,体现了诗人对国家边防安全及民众福祉的深切关怀。
- 作者介绍
-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