燕骑经旬发,吴船此日行。
树知风起色,帆识雨来声。
这首元代诗人傅若金的《发通州》以细腻的笔触描绘了行舟启程时的自然景象与内心感受。首句“燕骑经旬发”以“燕骑”借指行旅,暗示时间的流逝与旅程的开始;“吴船此日行”则点明了地点与行动,将读者带入一个即将启程的场景中。
接下来的两句“树知风起色,帆识雨来声”,运用拟人手法,赋予树木和帆船以感知能力,生动地展现了自然界的变化对行舟的影响。树木因风吹而变色,帆船则能听到来自风雨的预告,这种巧妙的比喻不仅增添了诗歌的趣味性,也深化了对自然与人类活动相互作用的思考。
“骤转长林暗,斜分绝塞明”两句进一步描绘了行舟穿越密林与远山的景象。树林在疾风中变得模糊,而远处的边塞在斜阳下显得格外明亮,对比鲜明,既展现了旅途的艰难,又蕴含着对远方的向往与期待。
最后,“河流今夜满,无复滞归程”表达了诗人对于未来行程的乐观态度。河流今夜涨满,意味着旅途顺利,不再有阻碍归程的担忧,传递出一种积极向上的精神风貌。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细腻的景物描写和情感抒发,展现了诗人对旅途的深切感受,以及对未来充满希望的态度,是一首富有哲理意味的佳作。
一声歌未断,江动欲潮生。
是月寒露下,故人湘水行。
沙云晴见雁,船火夜闻筝。
谢令应相喜,先期发吏迎。
西风吹客衣,束担出王畿。
千里莫嫌远,几人犹未归。
山空秋鹤瘦,天阔暮云飞。
料得还家日,将诗寿綵闱。